随笔(《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序章吗?)
悦聊微尘 2024-06-23
文学,一定有作者的精心之处。有他存在的价值所在,更何况是作者自曰“曹雪芹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被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念及裙钗骑行只见识,皆出于我之上,闺阁中历历有人,不可泯灭。所以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用“梦”“幻”等字提醒阅者眼目。 其事体情理,亦非伤时骂世之旨,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这不就是作者希望他留存于世的价值所在吗?
好一部流传百世雅俗共赏的伟大奇书。至今这本精心编织的巨作,无人媲美。
“后40回不是曹雪芹写的。”
“不搞文本研究。但我觉得120回是曹雪芹自己所作,而且主角也只是作者借宝玉(其他角色都是衬托宝玉一人)来不断完善,渐悟人生真谛的过程,写我们每个人自已一一
作者在第一回就把整个故事架构交代得很清楚,他要用“梦““幻“的太虚幻境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来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与其说写裙钗们的行止见识,红尘乐事,离合悲欢,光衰际遇,在事体情理中,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记录“石头”一生由情痴到渐悟的僧(空)还至“青埂峰“(情根峰?前后照应,还至本处,还至本真。)处(我们人的一生不就是在滚滚红尘中完成自已吗?由出生时婴儿的空到有分别之心辨别的色,由色到自己的博爱与专情,最后在人世间情中完成自己渐悟的空(般若)。这不也就是《好了歌》中尘世追求的物质功名友情夫妻情儿女情的你方唱吧我登场(来去匆匆,轮回转世),反认他乡(尘世只是旅程,只是“好了歌中我们要去像宝玉一样去完成的“了”)是故乡。整个120回不就是“宝玉”在各种人物的配衬下去完成他在尘世的“好”一一一看似琐碎,却又事事合符情理的满足吃穿住行乐的追求与奋斗吗?
故事从神话女娲补天,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锻炼灵性己通,却无材补天的石头说起,这不就是我们至到现在也不知自己从哪里来的“宇宙洪荒,开天辟地”万物从混一中产生的吗?《道德经》《庄子》中都有探讨。而后偶遇一僧一道带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而这一僧一道又何曾不是在尘世中给你慰藉,渡你迷津的人?后120回处,如今尘缘已满,仍是此二人携归本处。从起点绕了一圈,归至起点。俗缘已毕,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飘然登岸而去(到达彼岸)。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芳。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多么曲折,美妙的长长的人生。
改《石头记》为《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这入尘世的各种由色生情,到120回的光着头赤着脚(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去),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这火火的红难道不是“情“,不是“风月“,不是“十二金钗”(万万千千的俗人)?向贾政拜四拜(离开尘世,入世活,出世明,)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完成了自我的俗缘,能留下什么?)谁不是“借胎成佛”,修炼几十年?
没有孤独的人生。千古未闻的罕事,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这不就是我们心灵深处,蓦然回首,三生三世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心灵之约,心灵滋养,宝玉心中只有的木石前缘吗?)。我们尘世里又何尝不是象一棵有情有义(绛,热情,深情)的一株无归属感随风雨,要日以甘露灌溉,游于离恨天外,饥食蜜青果,渴饮灌愁海的一段缠绵不尽的到尘世报灌溉之情的恩情?世间所有深情的灵性女子,谁不是悲悲戚戚,前世缘定入红尘恩恩爱爱,风流冤家一辈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人生苦海,都云作者痴。
我们,芸芸众生。
从哪里来?我是谁?到哪里去?至今无人企及,作者用这么经典的神话入世,精心编织,排铺的琐碎来启发我们去探寻自己人生的真谛。
特别是零零碎碎读一些我们先人留下的经典(儒释道),再去细读《红楼梦》,每个人都是我们自己。也甚觉后四十回仍为作者的“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无人企及的巅峰之作。不仅文字的美,情节的白描写实,人物细致神韵,日常琐碎的千里伏笔,铺排,编织,的合情合理,你怎不眷恋这滚滚红尘?
命运,在变与不变之中似乎又天注定。读懂,读不懂,都不要枉入红尘若许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29263/19393ee3afdf250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