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读后感

2020-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悠悠兰草香

2020年,我读的第一本专业性书籍就是王荣生老师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一开始,着实被书中的很多专业性的术语和理论给吓到了,但读着读着,却发现越来越接地气。王荣生老师从阅读教学的现状,阅读教学存在的根本问题出发,结合优秀的阅读案例,深入浅出地向语文教师们阐述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设计,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等。

语文老师们,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或听别的老师的阅读课时,是不是会发现下面的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不正确、不合适;

教学环节散乱无来由,教学方法不讲究理路、不符合学情;

教学的组织与应达成的教学目标不相关联,有时甚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背道而驰。

确实,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一直困扰着很多一线的语文教师。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走进王荣生老师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你一定会找到想要的答案。

王荣生老师认为,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有许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甚至不顾学理。“阅读”是怎么一回事?“阅读教学”是怎么一回事?很多老师可能都说不出所以然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对几个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什么是阅读?

就是对某种特定体式文章的阅读,对具体作品的阅读活动。

什么是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要从两个方面来区分:(1)阅读取向即“哪一种阅读”,它由读者的阅读目的决定。(2)阅读方法,与文本体式关联密切。阅读诗歌、戏剧小说有不同的方法;阅读古典小说,现代小说也有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说每次阅读都是运用适合于这种体式文本的阅读方法。

什么是阅读教学?

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培养学生用合适的方式看待特定的文本;第二件事指导学生在这种文本中去看什么地方,从什么地方看出什么东西来。

从上面的三个概念可以发现,它们都提到了“文本体式”。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的时候,如果不关注文本体式,那么解读就会出现问题,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也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教学内容不正确,不合适”的问题。如诗歌、散文、小说,不同的体式,解读的方法就不一样。同样的文体,如散文,又可以细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那么在解读的时候又会有不同。因此,合适的文本解读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阅读取向常态,也就是像正常人那样来读一个作品。

第二阅读方法要契合这种文章提示本身的要求。这种提示的文章要读什么呢?读哪些地方呢?要合法,要有理有据。

因此,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

除了依据文本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外,就是要根据学生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我们在听一些公开课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教师的文本解读很到位,教学设计精巧,教师基本功扎实,可是实际的教学并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学情的分析不到位,特别是借班上课,有些老师甚至对学情根本不了解,只是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那么,如何依据学情呢?钱梦龙老师的一段话也许会给我们以启发:

我是初中毕业生,我的语文水平不高,我备课的时候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我想学生可能也会较难理解;我自己看了好几遍才看出来好处的地方,我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处来,我就在这些地方导一导。

因此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生不懂的,从学生学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

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下一步自然是考虑怎么教的问题?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教的活动”占据了课堂的大片江山。教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地讲,各种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不停地切换,教学环节一个接一个地呈现。教师的活动将学生的时间挤占得所剩无几。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活动零散,杂乱,无章法。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王荣生老师认为,要重建语文课堂。而语文课堂重建的关键点是将课堂教学以“教的活动”为基点,逐步转变到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具体做法是:

(1)学生的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展开。即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活动。

(2)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即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

(3)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即教师不是面对四十几个、五十几个散乱的学生,而是面对四十几个、五十几个学生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与班集体发生着交往与对话。

因此,评判一节课的优劣,不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的怎么样。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如何上好阅读课?如何真正提高阅读课的效率?是我们每个一线语文绕不开的话题。王荣生老师的这本《如教学设计要诀》是一本不错的指导手册,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放在案头,时时翻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