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03》
今天的作业是总结第二章,我反而着重看了第一章,概念对了解一个事物来说太重要了,因为这是思考的边界。如果没有定义什么是运营,那么我们之后的评判标准很有可能是对不上号的,因为牛说牛,马说马,也很难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看了第一章,黄有璨说运营是个很复杂的体系,分为很多类型,比如内容运营、产品运营、市场运营等等,这其中还存在公司业务类型不同运营内容不同,市场与运营存在的差别。实在是说得太复杂了。他最后总结运营时用了一句话倒是有点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他说运营的本质是创造与维护与用户的关系(我通过个人的理解变化了他的说法)。因此,运营的工作围绕着用户的新增——留存——活跃——传播以及用户之间的价值供给关系建立起来一个良性的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用户有关的数据,如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精英用户数、用户停留时间等。(这和产品的工作有什么区别呢?)
那么也就是说运营做的事情所有都与你的产品用户有关,这就和产品要做的事情非常接近了,我觉得这样很好,因为在我做产品经理的过程中,从未脱离过用户,所以说如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那么产品经理也是运营经理,人人也都是运营经理,始终还是没有没有明确的界定。只是分工不同。
在我看来运营是父亲的角色,产品是母亲的角色。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陪伴和影响未来的,母亲是维护和创造的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会让产品更好的成长,也需要慈母严父的配合。所以父亲会为孩子布置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内容,母亲会给产品与感情和温暖,让接近产品的人感受到温度。这是我感性的思考。欢迎反驳。
第二章是本书的核心章节,也以这个章节为书本命名。这一章节提到了很多核心概念:精益运营、做局与破局、效率意识等等。这些理念都是极品,值得反复读与思考。
首先是精益运营。这来自《精益创业》这本书,推荐阅读。精益运营中有个核心的方法我们在做产品的人没有不会用的——MVP。这是一个从硅谷传来的快速试错迭代的方法论。以一个最小可行性方法入手,去与用户产生交互,形成迭代方案,优化产品,形成规模的步骤。
当你在一个具体项目中面临N多不确定因素的时候,其中往往存在一个最为藏药的因素,它可能会成为证件事情可以顺畅发生的核心前提。且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往往就是“一个基于某种假设的产品或服务,能否得到用户真实、自发的认可”。另外,在一个特别不确定的事情或假设面前,运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去搭建起来一个真实用户应用场景,并去验证在这个场景下,用户是否会真的产生你所预期的行为。
其次是做局与破局。但凡是局,必然有小有大,有简有繁。但,无论局大局小,组局成功的关键,总是在于你要能够一一界定清楚,局内各方的价值供给关系,并在其中穿针引线,优先引入某种较为稀缺的价值,从而逐步让各方间的价值供给关系从最初的假想一点点变为确立。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一定需要:爱上“做局”。这里的“局”不是一个阴谋或陷阱,而是一个可以让N多人一起参与其中并同时收获价值,在N多角色之间实现价值匹配的氛围和状态。在任何一个局面钱,你一定要先能够找到它的“破局点”,并倾尽全力,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动作使之成立和实现。
最后是效率意识。初级选手和中高级选手们的一个显著差别,往往就是初级选手只是被动做事情,或者是在方向不明的情况下纯靠拍脑袋去行动,但中高级选手们,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标和更容易有所产出的地方,才会开始投入执行。这个思维路劲很重要。目标的清晰和对目标的拆分是运营的关键,不然你或许做了1周还不如号运营1天的工作,因为你一开始就乱了,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在这里提出一个我的思维方式。你的起点一定需要与目标重点结合,一步一步去从类别拆分目标,再从类别的方向拆分目标,再到目标问题,这其中目标是横穿整条路径的。
在这一章节中,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回报后置”式的逻辑,是一个好运营的本质区别。
传统运营讲转化,需要以交易达成为中心。
互联网运营将用户,需要以用户价值为中心。
棒,这一章很多内容说到了我的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