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运动
(三)睡眠保障:夜晚是留给精力的再生时间
睡眠是身体的主动修复
在人的一生中,至少有1/3的时间都在睡觉——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几乎每天要睡20个小时以上,成年人每天至少也要睡7—9小时。可以说,睡觉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行为。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基础。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睡眠的时候,身体正在经历一个主动修复的过程。
1.睡眠能够消除疲劳感,恢复人的体力
2.睡眠能够养护大脑,恢复精力
3.睡眠能够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
4.睡眠还能够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推荐的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是7—9小时。
中国睡眠基金会研究出的睡眠时长标准表显示:6—13岁的儿童睡眠时间应该保持在9—11个小时左右,不推荐的睡眠时间为少于7个小时或者超过12小时;
14—17岁的青少年睡眠时间应该保持在8—10小时左右,不推荐的睡眠时间为少于7小时或者超过12小时。
“R90周期睡眠法”就是通过配合人的睡眠周期和昼夜节律,来得到最高效的睡眠质量。“R90周期睡眠法”的重点在于“周期”,也就是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的交替,以90分钟为单位,一次充足的睡眠通常为5个周期,一共7.5个小时。“R90周期睡眠法”便是以7.5个小时为基础,制定了五大睡眠原则。
1.固定起床时间
2.倒推入睡时间
3.睡前和睡后
4.补充休息
5.计算周期
如果“R90周期睡眠法”无法立竿见影地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运用《精力管理》一书中提到的“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
1.清醒时离开睡眠区域
2.多进行户外活动
3.做好睡前准备
(四)体能训练:要专注地学习,也要专注地运动
利用碎片时间,做点“小运动”
适合脑力活动者的身体训练
既然运动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如此重要,那么有哪些适合学生群体的身体训练方法呢?
1.跑步
学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先慢跑5—10分钟,等身体发热后再加快速度,每次坚持20分钟左右,每周跑3—5次。
2.原地高抬腿
这个训练适合在课间休息时进行,学生只需站在原地进行高抬腿运动,每次持续1- 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再继续做,直到身体产生疲劳感。
3.引体向上
4.原地跳跃
这个训练应该在教室外或操场等较为宽敞的地方进行,在原地进行屈腿的垂直跳跃,每次进行2—3分钟,休息1分钟后再进行2—3分钟的跳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