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怦然心动》看教育

2019-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新峰666
怦然心动

农村家庭总是鼓励孩子别吃亏,而城里家庭则鼓励孩子多付出,这种差异也造成了人生幸福感的差异。

《怦然心动》里的那个小女孩,每天都去邻居家送鸡蛋,也是潜意识里的付出习惯,不过这地方有个BUG,她一共养了6只鸡,是不可能每天都有这么多鸡蛋的,6只鸡每天最多下6只蛋。

自私的父母,咋可能教育出大方的孩子呢?

当我们步入社会上,学识优势不再是优势了,性格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我初中时,有个女同学有200斤!

但是,她很有魅力,她性格好,又欢快,大家很喜欢跟她相处。

跟一个人时间久了,你会忘记他的容貌,记住的只有他的性格……

在我看来,教育没有那么迫切,因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你想想,中国是有个很怪的现象的,成年人不读书,非逼着孩子读书,孩子能读懂啥?

在飞机上,这个现象更明显。

看电影的,多是中国人,老外在忙着读书。

家庭教育大于学校教育,几乎每个村都有小偷,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基本上都是父母偷,孩子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所以,教育的本身,是我们自己的成长。

《怦然心动》这部电影,其实是讲初恋的,老外貌似对初恋并不干涉,因为他们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这些关系,给我感触最深是什么?

老外的居住环境太好了。

房子都是HOUSE,前面有大大的草坪,剪的整整齐齐的,窗户上也不装防盗网,上学有校车接送,父母基本不接送孩子。

那里的窗户都是矮矮的,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邻居不剪草坪会被投诉,因为每个人都是别人的风景……

我看过一个华人写的买房记,就是说,华人在哪里扎堆,哪里的美国人就被赶走了,因为中国人不愿意剪草,干脆铺上水泥吧,而且中国人喜欢开着窗户做饭,弄的邻居家觉得味道太浓,中国人喜欢扩建房子,把原本设计很美的HOUSE给做成了四四方方。

中国人的审美没跟上,单纯的追求了面积大。

我们的审美为什么没跟上?

因为,美术、音乐都不属于必修课,学校不重视,家长也不重视,孩子没有艺术修养,咋可能懂的艺术鉴赏呢?

有天早上,跟一个海归朋友聊天,就谈到了孩子教育,她认为孩子就应该跟大自然一起成长,要学会知道什么是美。

我也是这个观点。

我遇到过一个旅行达人,他几乎常年在路上,我以前就听说过他,他的公司经营的也不错,越是遥控指挥,越是有大局观,他专门去学了摄影。

我问他,学摄影后,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他说,以前,从来没发现生活中有这么多美的存在。

摄影,其实就是教会了你发现美,什么是美?美在哪里?要不要把美记录下来?

摄影,不是创造,而是复制!

南非茅草屋特别多,我们去农场时,有处房子就是茅草屋的,墙就是土墙,但是你觉得非常有感觉……

难道是物以稀为贵?

在《怦然心动》这部电影里,小姑娘特别喜欢爬到梧桐树上,因为她发现梧桐树上的风景特别美,她为什么有美的概念?

而同学都觉得她是神经病,树上有什么美的?

因为,她爸爸是画家,从小就教她鉴赏美!

我从书上读到很多的教育大师的话,他们普遍有个特点,自己的孩子没教育好,当然跟外人介绍时,他们的孩子都是成功案例。

我一直都有个疑问,教育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考上清华大学?!

当然,若是我女儿考上清华大学,我无比的开心,但是若是她不开心,我觉得考上清华也是失败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