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善良吗
鲁迅先生有一段话: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
这便是善。
世界多一个人发光,黑暗就会少一分。若人人发光,便可以点亮全世界。在公平正义驱使下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
每每我们面对邪恶,不公,面对贫弱的时候,我们大都乐意选择正义和善良。而往往不是赋予解决和根除的办法和力量,有时甚至,我们其实也是恶和不公秩序的帮凶。正如我们希望人人文明有道德,而总想着用眼光去评判,拿两套标准来处世,一套対己,一套对人,而不是以规则来约束,尤其在我们这个人情大于规则的环境里,大事小事靠人情,大部分人熟知套路,乐此不疲,享受着人情带来的利益,自然导致拉帮结伙,形成一个个利益小团体,而少数不走这条路线的人,自然成了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处事的怪胎,自然被排斥压制,利益的分配自然就有了倾斜,有了不公,矛盾怨恨自然蔓延。秩序不是在规则中运行,而是人际关系中运行,你说你是善良和公正的,会是吗?一个没有了公正之心的人,你的善良是个伪命题。
真正的善良有三层,最低层是让自己快乐幸福,不成为社会问题,也不成为别人的问题。第二层是行有余力,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能够帮助别人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乐。最高层次是只为自己而活,而他人则在你的成就中自然获益。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佛陀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老子曰:“上德不德,以为有德。”孔子曰:“天何言哉,天何言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善良如太阳划过天空,只为自己的快乐。但万物苍生,却于阳光中获得生命与滋润。大善无迹,大爱无疆,当你心中想着行善时,你已经远离了善的意义。
生活中,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太多所谓行善之人,他们的言行,无形中惯于用道德绑架他人。甚至生活工作中自己的职责都不好好尽,却挣得了一个善人的形象,更有甚者,喜以善自居。亲人间,更多以善的名义,毁掉了对方的一生,这或许正是人性的复杂吧!
有这样一个大家熟知的故事,我常讲给孩子听:
说有位老人,住在湖畔。每到冬季,野鹅南飞避寒,会在湖中短暂停留。有一年,寒流来袭,两只野鹅困在湖中,无处觅食。老人顿生恻隐之心,就每天去喂食。次年,两只野鹅又回来了,还带了几只朋友。老人继续喂养。
一年又一年,野鹅越来越多,聪明的野鹅不再去南方避寒,都来老人这里,靠老人的善良存活。
可忽然有一年,老人死了。结果这一年,数百只前来乞食的野鹅,活生生饿死。
这便是小善造大恶,那数百只野鹅,都是死在老人的小善之下。
我们每个人都是南飞的野鹅,必须用自己有力的翅膀,渡过人生的冬天。你对别人的小善,会把对方留在舒适的泥沼中,丧失的却是远方的翅膀。非唯不动于心的大善,才能够成就对方,并赢得真诚的感激。
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当今有多少家庭,多少人,生活上越俎代庖,学习上,为了帮助孩子获得一些素质教育加分,特长加分,弄虚作假,孩子在耳习目染中,习得了这些手法,投机取巧,成为习惯,在孩子还没起飞时,就已经折断了他的翅膀,等到了飞的季节,却只能躲在你的羽翼下,日子里便有了各种抱怨矛盾,生命在纠结中行走,自食恶果。你说了什么,别人不一定听,但你做了什么,别人会看得到。
真正的善行,是呵护对方远飞的翅膀;真正的善良,是逢事的公正道义之心,让对方感受到光亮。
每个人都心存善意,都渴望帮助别人时,获得感激与存在感。这是人类的普遍天性,所以越是能力弱的人,越是幻想自己施惠于他人。
善的冲动,与人的能力有时成反比。
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洞悉世相人心,越是不能确定自己的付出,是不是有益于对方的成长。能力不足的人,反而会成为饲养野鹅的老人,只为自己付出的快感,不知不觉让对方陷入到真正的危险之中。
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不知不觉中我们本身就是恶和不公的推手,并且善于以俗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人。纵观世间好的文学作品,大都是对人性的关注,自我的觉醒和救赎,这也是文学对于世界的意义。张爱玲说“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经历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
人生说到底,是一场自己生命的修行,在路上寻找自己。这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阳光,二是人心,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内心需要什么,也无需猜测。做好自己便是,不为外物所惑,不为功利驱使,有勇气直视内心,平静淡然地看花开花落,观自然物象,愿风雨中有智慧落于心底,抵挡风雨寒潮,时有春意……
日子总是这样划过,
有红色有黑色,
红色感动温暖世界,
黑色令世人更加清醒,
坚定自己的爱!
冬日里的玫瑰
嗅到了青春的气息……
有一片花香
落进你的唇齿
心底升起你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