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2

2023-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美廷

我也一直对超前学习不是太赞同,但是没有这么系统的思考过。以前我们家哥哥从小也就坚持陪读绘本,但是入学前拼音,加减法,还有写字都没有学,所以在刚入学的时候还是有一点吃力。不过还好慢慢的也赶上了。不过现在貌似好多孩子幼儿园就学了不少字,学会的拼音,除了学校作业回家额外还有很多家里加的作业。

底层逻辑能力的培养,孩子的身体在大自然的环境下打好基础,多户外保护好孩子们的眼睛,也许是我们更多关注的

刚刚看到茁儿的同学识字量3000,能计算1000以内的加减法,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孙老师的《爸爸教的数学》里面讲到

“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成人要求孩子背诵和熟练处理数字计算,这都是都是机械化的重复行为”

最终,孩子们会考试,会做题,却不会解决问题,不会提出问题~

真正的数学能力,是提问的能力,是能将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变成一个问题,然后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培养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对运动的坚持、对阅读的兴趣、对问题的探索能力……这些应该大于识字量和计算能力

当然了,我也不认为孩子上课查了一节课新华字典,就一定等于无效学习。也许他有他自己的学习方式,他只是跟其他人不一样而已

这里顺便跟大家讲一下,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我们大体可以被分为三类:阅读型学习者、交往型学习者、实践型学习者

我们大多数人更擅长其中1-2种学习方式。大家想象一下,我们想要了解一部新相机的使用方法,是阅读说明书、向他人请教,还是动手直接摸索,就能大概了解自己或孩子首选的学习方式了

关于知识提前会了的情况,我们群内的宝宝也许将来在英语学科方面也会遇到,我的建议是首先跟老师保持一个真诚的沟通,说明孩子的情况

我作为老师,如果孩子都会了,只要不影响课堂,做其它的跟学科相关的事情我是完全OK的

我内心就做好了准备,将来小五上英语,大概率不会听,估计是拿一本原版书在读

另外,虽然课堂上是大锅饭,但是老师也会有一些培优的计划。比如说布置分层的作业,组织更有挑战性的趣味活动……我们作为家长都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同时,我还建议家长跟孩子保持沟通和复盘,让孩子了解自己面对不同的知识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方法和策略,应该怎样调整

提前知道的知识应该怎么对待,还不知道的知识应该怎么对待,无形当中可以提升孩子的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大白话说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指孩子对于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记忆、思维活动的了解、监测和调控

我的学生中就有这样的类型,他不一定全听,可是他最需要的那一部分,听得非常专注。这类孩子的元认知策略就用得非常棒,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到所有学科、所有学习场景的。元认知包含认知前的计划,认知过程中的监控,以及认知过程后的调控节

我认为,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比较好操作的,就是在生活中渗透,引导孩子事前计划以及事后复盘,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认知过程

比如,这个知识点你是怎么记住的

你花了多少时间

跟上次那个…运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为什么呢?你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你有尝试用举例的方法吗?

你有尝试用别的方法吗?

……知道自己会了哪些,老师讲的时候怎么办;不会哪些,老师讲的时候怎么办;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如何获取。

课堂确实是大锅饭,小学50个人一个班,一节课40分钟,平均给到一个孩子还不到一分钟。所以因材施教在小学课堂真的有点难,更多的是在整体教育规划中因材施教。

所以家长的引导、家庭教育的氛围真的很重要。

提前学习到底好不好?结合我的咨询经验来看,看孩子和家长引导,不能一概而论。孩子如果有兴趣,自主驱动往前走,家长就可以支持孩子,提供资源让她遵循自己的内在发展,如果强行扼制停留在低层次学习,她会压抑,丧失学习乐趣,就比如让一个懂合并报表的高水平财务人员天天审核费用报销发票,他会疯会辞职[破涕为笑]因为内在价值感严重流失。孩子如果没兴趣,家长一直赶着往前走,机械化堆砌学习,孩子就会因为超前学习而感觉到源源不断地压力,一望无际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破涕为笑]。最终也会丧失对学习本身的乐趣。学习本身是孩子的事情,家长做决定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天赋属性,从小尊重孩子平等沟通,孩子遇事也会主动和父母沟通。如果生拉硬拽,父母只考虑目标,不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就容易背道而驰两败俱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