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杂谈

在吗,其实是个令人讨厌的开场语

2018-08-14  本文已影响2人  朋小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某一天突然给你发来一条消息,没有主题,就两个字。

在吗。

1.

刚刚说的是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那么,如果是一个只有数面之缘的,仅仅能称得上是认识的人,你会有何感想?

我喜欢打篮球,结交的多是球友,因球结缘。

加好友是为了方便下次再约着打,实际上我们之间的缘分大概就只那一次。

去年认识了一个朋友,球打得不错,在球场上经常能碰到他,相聊甚欢,遂交换了联系方式。

当天晚上一起吃了一顿饭,付钱的时候他抢先一步,我说转给他,他说下次再请他就好。

我没有坚持,毕竟以后的机会有很多。

一个星期后,他在微信上找我。

“在吗?”

“在啊,走打球去?”

“呃,那个今天有事,下次吧!”

“行,那我下次再喊你。”

“好。”

总觉得他有话想说,但他没说,我也就没追问。

两天后,他又以同样的方式在微信上找我。

“在吗?”

隔了半个小时。

“借500给我,下周还你。”

中午给我发的消息,我到晚上才看到。

回了一句。

“不好意思啊,手头并不充裕,最多能借你200。”

没想到消息发过去的时候,显示的是一个刺眼的红色感叹号。

他把我删了。

说好的下次再一起吃饭,也没能兑现。

还有一个朋友,且称他为A吧,是通过我同乡B认识的。

平时基本没有联系过,暑假的时候突然在QQ上给我发消息。

“在吗?”

“在。”

这种回复方式我并不常用。

“能跟你借点钱么?别和B说。”

“不好意思,老哥,这个月我身上也没钱了啊。”

时隔半月,我们再次复制了上面的对话。

第三次的时候,我直接没有回复。

就是单纯的不愿意借他。

2.

这种半熟不熟的关系挺让人尴尬的,这正好足以支撑他开口寻求你的帮助,而你一般也都会出手相助。

奇怪的是,这种现象似乎在相对熟识的朋友身上很少出现,他们都是直接进入主题,需要帮助的时候直接说明。

拐弯抹角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消磨彼此的好感度。

我自己在和别人交流时,偶尔也会习惯的问句“在吗”。

因为这会让你更加容易开始一个话题,就像写信的时候,开头总要写你好,不然会显得很突兀。

但我会直接把事情向他说明,而不是等到对方回复“在”的时候。

试着在发消息的时候直接表述吧。

少问在吗。

这是个令人讨厌的开场语。

-END-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朋小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