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有十万人和你一样不知道午饭吃什么?
我们之所以纠结,是因为我们面临的选择太多了!
01
星期一中午十二点,我从办公室椅子上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和往常一样对同事小丽说:“中午吃什么?”,还没等小丽回答我,我就猜到了答案,果然,小丽无奈地说了句“我也不知道”。四目相对,两个人都一脸茫然。
“外边这么晒,要不点个外卖?”“好主意。”“看看外卖上有什么美食,大盘鸡?麻辣面?鱼香肉丝盖饭?凉皮?……”“选个距离近的吧,这样送的快点”“还要看看评价,哎,这怎么有人评分5星,有人评分2星啊,究竟好吃不好吃?”“那家饺子店有优惠券可以用噢”“算了,算了,我们还是到楼底去吃吧。”然后去了楼底后,又是一顿纠结……
相信以上的场景,我们都不陌生,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现状。吃饭的时候很纠结,不知道该吃什么,全天下的美食都在我们眼底,可我们却看傻了眼,不知道该选哪个?
02
前段时间,同事想在网上买个水杯,在浏览一篇文章的时候恰巧看到了一个水杯广告,满心欢喜地点进去以后,却没看见她想要的水杯,而是看到了更多的其他分类,在她好不容易找到水杯的分类后,点进去却发现了更多漂亮的水杯。
本来十分钟就可以下订单的事,结果她又花了半个小时浏览别的水杯,于是,她收藏了三个还算漂亮的水杯,最后却一个都没买。
下班后我和她去逛超市,在那只有不到十种类型的货物架上,同事终于选好了自己想要的水杯。
我问她:“网上那么多,咋还没一个你喜欢的?”,她无奈地说:“就是因为选择太多了,所以东看看,西看看,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想买,买了这个,又担心后边还有更好的,最后都看完了,反而不知道该选什么了。”
以上的经历,相信大多数人都深有同感。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决策瘫痪”。指在选择过多的情况下,人会因为对比选项耗费的过多精力而直接放弃做决策。
03
哥伦比亚大学一名教授 Sheena Lyengar 一直在研究选择问题,她们之前进行过一项重大测试,测试是这样的:
她们在超市里放置了一个免费品尝展台,上边放了6种不同口味的果酱,结果有40%的顾客品尝了果酱,最后有30%的顾客购买了果酱。
一周后,她们又在这个超市的展台上放置了24种不同口味的果酱,结果有60%的顾客品尝了果酱,但出乎意料的是最后却只有3%的顾客买了果酱。研究结果发现:选项愈多,反而愈可能造成负面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在选择果酱时,如果买了葡萄味的,就意味着要失去享受菠萝、蓝莓等其他口味的机会。
在顾客对所有果酱了解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只有6种果酱可以选择,那么他们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享受另外5种果酱的机会;而如果有24种果酱可以选择,那么他们付出的成本就是享受其它23种果酱的机会,机会成本显著提高,人们的焦虑感就会上升,幸福感就会降低。
经济学大师巴里 .施瓦茨在其畅销书《选择的悖论》中,也得出过同样的结论: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通常人们认为选择越多,则生活越幸福,可事实并非如此,选择越多并不意味着越幸福,相反,由于心理的影响,过多的选择常常会让人痛苦。
04
我们要学会做一个选择满足者,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呢?
对此,施瓦茨给我们提出了11条建议。
1.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设定筛选标准;
2.努力成为主动的选择者,而不是被动从已给的选项中选择;
3.学会做一个满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不必追求最好的;
4.别太在意机会成本,可有意识地少看选项;
5.尽量做不可逆的选择,不给自己留后路,减少后悔;
6.培养感恩的心,看到积极之处,让自己心情更好;
7.告诉自己不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自己承担后果;
8.为适应做好心理准备,关注现有事物的美好;
9.控制过高的期望可以提升满意度;
10.学会避免社会比较,更多关注让自己感到快乐以及让自己生活更有意义的事;
11.把选择的限制看成解放而非束缚,遵循一些规则,专注在真正需要解决的事情上。
那我们到底怎么点餐才会更满意呢?
1.如果你想在吃饭前有满足感,就点一些过去吃过的,味道还不错的菜。因为当你想到这些食物的味道时,就已经得到了一部分满足感。
2.如果你想点从没吃过的菜品,就不要提前想象它的味道,因为有研究表明,哪怕你只是想一下这种食物的味道,都会造成“感官溢出效应”。当你想象之后,这个食物从进到你嘴里的那一刻开始,你的满足感就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