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产品研习队#“心机·婊”云音乐~UGC
网易云音乐在音乐一片红海市场中,划出了一道深深的“需求”,挖掘出一批又一批用户,这其中的逻辑有些值得梳理。从需求角度来说,人类追求音乐粗略分为两种——主动需求,被动需求。
如果建构一些基本的用户模型,主动需求的用户大体为18-24岁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达到一定成熟期,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跟精力来追求想要的音乐;具体的主动行为可能有:社区寻找;听歌识曲;制造自己的歌单等(枚举脑补);被动需求的用户两个主要的年龄区间14-16和26-35岁,前者是由于音乐风格不太稳定,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后者是没时间跟精力,因此,音乐对于以上两者的群体来说,多半是陪伴。
这组数据来源于网易云音乐师母老师的分析,而通过网易云音乐社区也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这一点——在社区较为活跃的用户,多集中在在主动探求。所以基于两种重点用户模型来说,网易云音乐发力解决两个痛点——1给用户推荐歌曲背后的强大算法逻辑;2、能够让有精力的人更多参与除了陪伴功能以外,音乐本身能够发挥的作用。
前者需要的算法数据功底深厚,恐怕难以做分析,我切一个口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解析一下网易云音乐背后的UGC。
1.用户为什么要参与——
1.1 群体极化(团体凝聚力的体现,向心力越强,越容易出现互相认同,极化)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站队”现象,社交社区,常常对针对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大家吵破脑袋。这是做UGC需要营造的基本氛围,也是打造社区的基础。
细心的读者请看下方两个图,同样一句话,由不同的人来讲,这是极化的显现之一。
1.2爱现(相关词汇点评:我鄙视你,我是fan)
爱现是用户选择自己角色进行扮演的方式,通过标签体现,用以获得志同道合者认同,表达自己对某一趋势的热爱。比如星座定位;比如果粉、米粉、花粉、煤油等。另外一种说法是标签化、认同感。再深的说,就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挖掘了。在后面的社区部分会细说。
网易云音乐在目前已经打造起了一批死忠粉的状态下,所有用网易云的用户可能都不太看得起用……的其他用户~这是一种鄙视效应>.<
1.3 共鸣感(用户获得认同感满足)
寻找共鸣感,需要产品非常细腻的关注。通常情况下,开始搭建社区的时候,网易云音乐注重两个角度:打碎、重组。一方面刺激用户最细微的神经;另一方面营造不断更新的目录需求,让用户对号入座,下图为网易云音乐小助手的一句发问,引发了多样、细致的回应,大家感受一下。
2. 引导与用户参与的具体内容——
2.1 我的音乐世界,与别人无关?
详情请见:浓墨重彩的歌词——
请有音乐爱好的朋友们自行脑补一下,当一枚音乐发烧友发觉自己深爱的歌词(尤其是英文版)可以完整的对世界宣告“对,就是这个feel”的时候,那感觉是怎么样的?
2.2 有情感宣泄?你不是一个人有此需求,只看你说不说出来——
2.3推荐曲目中夹带小甜点的时候,你才发现,自己的喜好已经一览无余的被跟你臭味相投的人牢牢抓稳,而且他们分享的内容也关乎你的品位:
3、如何参与——
3.1 从人的角度对人的需求挖掘:
挖掘更深入的自己——
所有的我,都是基于我喜欢或者喜欢过或者我的年龄层次喜欢的一切,而且当一句从我内心发出的声音让别人讲出来的时候,有木有立刻点赞或者分享的冲动??
3.2 比对自己更兴趣的人在听什么——
记得网易云音乐刚刚打入红海市场的时候,一副新鲜的宣传册描述了这样的情境——你关注阿里巴巴,知道马云的淘宝账号是哪个;你使用腾讯QQ,知道pony的号码;你用百度搜索,知道肉饼的高颜值;可是他们几个你哪个能真正的加成为好友,关注他们真实且可认识的喜好?现在网易给你一个机会认识丁磊同学的音乐癖好,所以,丁磊同学的音乐风至今停留在我的好友列表中~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想知道他们是谁咩?请关注我的网易云音乐吧~~
3.3我在校园,你在哪里吖?场景,场景,场景,重要的话说三遍,打造最合理的用户UGC,把建好的用户模型放在可以想象的任何一个场景,看看他们的刚需,听听他们的痛点~
对于任何一个关注自己音乐品味的人,对周围人的口味了解可能更有助于我跟随周围的潮流,所以,我现在在校园,我同学听啥?陌陌效应,不多解释,btw,帅锅,想泡妹子不。。。。
说了这么多都是关于网易云音乐的UGC,然而,想要更深入的说网易云UGC可能只说这个有些片面与单一,不如来个对比吧?
请思考一下,网易云音乐UGC与网易新闻的跟帖有啥区别?
本文参照网易云课堂师母老师的课程结合具体例子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