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哲

万物生长

2017-12-23  本文已影响2人  韩同志

从牛顿世界观到生物学世界观,如何把达尔文的两个基本原理,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里去?

从本质论到多样性

遗传变异和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两个基石假设。

亚里士多德本质论认为物体是由元素组成的,每一个物体的所有元素都是一样的,基本元素之间没有差别,这叫本质论。整体的属性和个体的属性是一样的,个体和个体之间也是一样的,这也是牛顿的思想。

物理学中的类别也是由完全相同的实体组成,无论是原子、质子还是中子,所以在本质论这个观点上,直到今天还是我们的主流思想。

在本质论的指导下,任何一个物种都由完全相同的个体组成,物种和个体有完全一致且不变的本质属性。假如有变化,那只能是物种层面的,从一个物种整体变成另外一个物种,它只能是骤变、剧变,一下子就变过去。

而达尔文最具革命性的想法。

他之前的生物学家思考事物的角度是把物种作为一个单元,而达尔文却把他的视野从物种整体变成每一个个体,此前的博物学家认为物种有不变的一个本性。

而达尔文却认为,不同的个体完全不一样,个体之间是多样性的。

之前的人认为,生物的竞争是一个物种和另外一个物种整体的竞争,达尔文却发现不是这样的。生物更惨烈的竞争来自于物种内部,个体跟个体的竞争。

之前的人认为,进化只能是一个物种突然变成另外一个物种,达尔文说,不每一个个体细微的进化,最后就会导致物体总体的变化。

过去的人认为,每一个整体中都是由相同的个体组成,而达尔文认为每一个整体里边,所有的个体都是不一样的。

1、遗传变异

本质论认为个体发生变异无关紧要,它只是在原有的标准的那个属性里面发生的偏差而已,不反映这个物种本质的属性。

本质论拿平均值代表总体的标准模式,它用负反馈来淘汰有差异的个体,什么叫负反馈?假如有一个标准值,然后往上设一个限,往下设一个限,超过上下限就干掉了。公司淘汰员工就是采用这个标准。这是主流想法。

但达尔文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物种当中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个体都有独特性,即使微小的差异,累计下去都能产生惊人的进化效果,在进化论当中最重要的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物种的统一模式。

2、生存竞争

自然选择的对象不是物种整体而是个体。最根本的生存竞争不是物种之间的竞争,而是同一物种之内个体之间的竞争,这给我们现实生活中带来巨大的启发。

所以,达尔文的一大进步,就是把着眼点从物种的单位之间的不连续性缩小到个体之间的不连续性,用个体差异解释了物种差异。

之前骤变论认为,一个物种直接变化为另外一个物种,它只能是突变,达尔文说不是这样的,他说每一个个体不断变化,最后累积出来的物种之间的变化。他把不连续性的尺度缩小了。

个体是由基因组成的,基因不停的变不停的变,构成了个体不同的变化。个体不同的变化是物种的变化尺度在不停的变化。

个体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达尔文学说里的标准词汇。

达尔文自然选择的两大基石之一,都有无穷无尽的变异。换句话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基石之一要有多样性。

如果没有足够的变异,自然选择就没有素材了。变异有两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基因重组。父亲拿出一半基因,母亲拿出一半基因,组合起来就是多样性了,跟父母都不一样了。

第二个途径是,基因突变。第一个是主要方式。

本质论认为任何物种都不能改变得产出一定的界限。它跟自然界唯一的差别是,人工选择的数量有限,也就是说那个多样性是有限的,而在自然界中,这个多样性是无穷无尽的。

人工选择多样性很快的选择,就把那个多样性给选没了,多样性就没办法进行人工选择了,而在生物界里面,自然界里面,这个多样性是无穷无尽的。

换句话说,没有个体多样性就没有自然选择,就没有生物进化。

多样性太重要了。

多样性就是自然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石

生物为什么最终不选择单性繁殖?

因为每一个动物其实都有一个寄生物和它之间做生存竞争。它们之间就像竞赛一样无穷无尽。

动植物进化,它的寄生虫也进化,如果它不进化它就没办法活下去。因为寄生虫的进化如果追上你,而你没有进化,你就会被寄生物搞死。

所以,如果动植物固步自封,寄生虫很快就能演变,把原有的免疫力彻底打败。动植物为了活下去,就必须不停地演化才能保持原有的免疫水平。

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单性繁殖的都被它的寄生虫搞死了,因为它的变异度不够,寄生虫的变异度超过它就把它干死了。

所以,单性繁殖不能产生多样性,很快就被寄生虫给灭绝了。只有异性繁殖才会产生丰富的多样性,这样它们的后代再跟寄生物竞争的时候,才能保持暂时的优势。

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企业无穷无尽的演化下去,第一前提就要问自己:你的企业里是否有足够丰富的变异,是否有足够的多样性,如果没有多样性,生物进化就会死掉,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多样性,也是一样不行的。

经济进化学的研究表明,在进化模型当中,多样性是增长的来源。选择会减少多样性,因此除非在系统里注入新的多样性,否则内部生长将彻底消失。

你的公司如果没有多样性,全都是一模一样的人,一模一样的产品,一模一样的流程,丧失多样性后,增长也丧失了。

多样性丧失会导致锁定模式和路径依赖。

现实生活中却恰恰相反,人们喜欢大多数,讨厌变异,讨厌异端,久而久之企业内的变异素材不够了,企业僵化,这是大公司死亡的根本原因。S曲线到头了,也就完蛋了。

根据本质论模式,淘汰变异性是负反馈。把变异性曲线两边的异端、反常、反例这些东西给干掉了。

而自然选择,其选择是多样性的,把不一样的那些东西选择下来,用处在于灾祸性选择。

等我有一个新的变化的时候,在一个紧急的事态里,我把那些变异的东西选择下来,它才能活下来,而原来标准的那些人全死了。

自然选择的是变异,它为了多样性。如果是选择中间,那多样性就没有了。

淘汰一定要淘汰绩效不好的员工吗?

不!你应该看他是不是在不同的曲线里,他是不是代表不同的曲线。假如在同一个曲线之内,当然要淘汰不好的。但在新的曲线里边,他即使不如之前的好,但他代表了一个新的结构。

创新的基础是生物学

传统的管理的本质论,认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异端给你干掉。而创新的哲学基础是多样性。

传统管理的关键手法叫控制,创新的关键手法叫失控。

控制在本质论上是说,所有的事情按部就班,没有意外发生,有意外事是坏的。管理学有一个原则,什么是好员工?让老板没有意外的员工就是好员工。

控制系统是一种负反馈,意外成了公敌,管理等于控制,最后也带来了僵化,这就是传统的封闭式机械论思想。

创意意味着缺乏秩序,混乱和不确定性、失控等于创新。

自组织理论

一个开放和非平衡的系统。

多样性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是基因重组,第二个叫基因突变。

生物学进化中,除了一半基因来自于父亲,一半基因来自于母亲,它必须有一定的比例突变随机变化,最佳变异率是0.3%,也就是60-100个基因突变。

基因知道创新来自于新信息,是两边的新信息。什么叫新信息?是指新奇的、不寻常的、超出常规的信息。新信息是从不确定当中产生的起源于混乱状态,只能通过差异、异端等呈现出来。

新信息在大公司是会被干掉的。

在稳定的流程体系当中,关心的是平均值,对平均值之外的数据不感兴趣,在一个成熟的体系里边努力消除差异,按照标准形式,即使注意到新信息也会把它扼杀掉。

柯达是胶片影响的巨头,他也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但柯达死于数码相机。在传统的机械型组织里,一个异端的创新,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甚至会因为与组织过去的战略相冲突而被排斥。

因为企业追求控制,创新就难以有生存空间。要改变目前僵化的组织,唯有构建新的组织架构,构建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在失控过程当中,拥有自进化、自组织能力。

那些真正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外界看起来很混乱,其实是组织在自然生长进化,在寻找创新,那些所谓的失效和浪费,也是进化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一些代价。

创新并非刻意为之,而充满可能性、多样性的生物型组织的必然产物。创新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创新不是源头而是产物。

创新来自于曲线两边的那个东西,来自于多样性,如果你的机制里把多样性搞掉了,当然没有创新了。

如果没有多样性,企业一定会死亡的。

生物型的世界观,第一假设就是要有多样性,第二就是竞争。

我们一直以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强,可是如果倒转这个因果关系,进行因果倒置。

不是因为我们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强,而是有可能我们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弱,所以需要不断提高的技术来支撑我们。

生物学家范·瓦伦在1973年提出,生物学的红色皇后原则:

“并不是一切进化的结果都是进步,由自然选择导致的大多数变化只能维持现状。”

在《爱丽丝仙境奇遇记》中,爱丽丝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她在那里拼命地跑啊跑,但她发展她和周围的人好像是平齐不动的。

红皇后说:“我们这个地方速度是你们原来那个世界的两倍,如果你想在这里跑起来,你的速度必须是比以前快两倍才行。”

也就是说,你周围已经在进步了,如果你的速度不能超过你整个环境进步的速度,你就落后了。

每个物种都在不停地努力适应环境,不停地进化,但是净效果却没有带来生存机会,因为你在进步,你的竞争对手也在进步,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没有进步。因为这个优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任何生物想生存下来,你的总能力必须达到某一个存在域。可是我们的生存度,我们自己的那个生存能力,是一路下降的。随着你自己的这个生存能力一路下降,你需要有另外的代偿度,或者另外的外边的能力来补充你,它两个加起来达到那个必须的底线,你才能活下来。

倒转因果,随着演化进程,万物生存度一路下降,为了维系存在下降的生存度需要更高的能力属性来代偿。我们的科学水平越高,证明我们的能力就越弱。

自然选择是在那个大的底层起势上,不得不的一种生存策略,也就是说,递弱代偿是下面那个第一因。

而生存竞争是生存策略,是不得不的一个生存策略。一种面对底层规律性,一种深深的无奈的悲凉。

假如想活下来,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就要跟别人去竞争,在竞争中被整个环境选择下来。

这种竞争在达尔文之前,被认为是物种和物种之间的竞争。达尔文的一大进步就是他换了一种观点,生存竞争的主角不是物种之间的竞争,而是同一物种之内个体之间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非常惨烈。

生存竞争并不是狼和兔子之间竞争,而是狼和狼之间的竞争,并不是人类和动物之间的竞争,而是人和人之间的竞争。

由于所产生的个体数目,超过了可供利用的资源的承载能力,而种群大小却得保持稳定不变,这就表明在同一种群内部个体之间必然有激烈的生存竞争。

竞争这件事,在达尔文之后有两个变化:

第一,之前认为竞争是温和的,而达尔文认为竞争是惨烈的;

第二,之前认为这种竞争是物种和物种之间的竞争,达尔文认为是同一物种之内,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

在种群动物中,自然选择为了种群的整体利益,而改变了每一个个体的结构。

你是公司的老板,你是公司规矩的制造者,切记你遵循的第一因是天道而不是人道。

什么是天道,有两点:

①变化

②竞争

细胞的更替成就了个体的延续;个体的死亡成就了种群的延续;种群的死亡成就了自然的延续。

这是天道。

细胞不死,个体就死;个体不死,种群就死;种群不死,自然就没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细胞的更替成就了个体;个体的更替成就了物种;物种的更替成就了自然。

当企业内形成了一大堆试错单元,才能去调整存活下来。你在企业内部试错,可以让企业存续下去,如果你不做这个事,你就会成为市场当中被试错的那个分母。

复杂系统里面有一个稳定的悖论。

若干局部的变化和不稳定性,反而确保了整个体系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或者说,整个系统通过知识在其内部发生的变化,而获得了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一个管理者,既不要做控制者,也不要做平衡者,不做好好先生,你要做的是一个平衡的破坏者才是王道。

你并不是要一味地让每个人好,让每个人舒服,让每个人满意,而你更有一个机制,让贫庸的人变得优秀,让优秀的人变得更优秀,这才是你要做的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