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 姥姥的创业路

2016-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叫我包美丽

姥姥1936年生人,几岁的时候“闯关东”,跟随太姥姥来到大兴安岭。起初时候,太姥爷靠打渔、练摊等“小生意”养活一家人。我猜,姥姥的生意头脑就是传承自太姥爷。后来家庭宽裕些,太姥爷开了小城里第一家照相馆。姥姥14岁就开始学照相,白天照,晚上洗,后半夜两三点睡都属正常。

从前我以为历史书上说的事儿,都是历史,跟自己关系不大。前些天,和姥姥一起翻老照片,发现了一张全家人合影,胸前举着一面大大的锦旗,锦旗上文字有些辨认不清,只能听姥姥讲述说,这是当年“公私合营"把照相馆交给国家之后给的奖励。原来当年对“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包括我们家的一小片段。

私营照相馆归公之后,姥姥就分配到了商业局的国营照相馆上班。退休之后,大姨接班,但国营照相馆效益江河日下。姥姥就决定带着大姨重新开一家自己的小照相馆。起初姥爷是不同意的,姥爷对姥姥说“最后就得剩一堆破铜烂铁”。凭姥姥的手艺、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加上创业的决心,照相馆就这样开起来了。姥爷也开始转变思维,亲力亲为的帮姥姥张罗起来。买不起足够的设备,姥爷就用家里的饭盆,刷上银粉,DIY摄影灯。九几年,我小时候,还有见过这些铝盆小灯。

仅仅是照相馆,不足以终结姥姥的创业梦想。九十年代初,家庭基本生活已经能得到保障,有余粮用来布置家装。姥姥一位好友在电影院广场卖自己种的绿植。爱花的姥姥发觉这可是个商机,便开始育种、栽苗,养起花来。花多了,姥姥就雇人焊了个三轮车(我们家叫“板di”),天儿好的时候就推车出去卖花。姥姥的花开的又多又好,留几个漂亮的做样子,各种两块、三块的小苗苗也卖的很好。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姥姥有了把各种瓶瓶罐罐,只要是能栽花当花盆的,全部捡回家的习惯。

还有一阵子,照相馆的对面开了一家打字复印店,不忙的时候姥姥坐在窗前,发现对面总是有人进进出出。姥姥就提议也买一个复印机放在照相馆的门廊,在摆一个广告牌子在门外。就这么5毛一张、一块一张的印,没过几个月,买复印机的成本就挣出来了。

前几天姥姥跟我说,做梦还梦见和姥爷商量投资点啥。80的老太太,还琢磨咋挣钱呢,多能干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