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心理青柠心理咨询室

完美的妈妈是如何造就“不完美”的孩子的?

2020-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连洛洛

在《不完美的她》里周迅害怕接触任何的拥抱,哪怕是来自孩子亲昵地拥抱时,她也是抗拒的。身体和我们的内心世界是紧密相连的,当我们试图抵抗一切的亲密时,恰恰是内在渴望亲密的关系拥有。

我们都渴望将所有美好的事物给孩子,但是追求完美的给予和控制,往往养出来的不是完美的孩子,而是充满愤恨,无奈,恐惧的孩子。

一、完美妈妈的痛苦?

我的一个来访者清就是一个很完美的妈妈,她说她单身的时候都可以因为玩和自由不回家过夜,有了孩子之后她知道必须放弃这些自由,围绕着孩子转,成天成夜地粘着孩子,即使报了兴趣班,她也要呆在外面,她说心跟孩子在一起,感受着和孩子一同上课的乐趣。她觉得这样才是完美的妈妈。

可她很难受,每天晚上都是经常睡不着觉,梦到很多恐怖的声音在叫她,所以她来找我,想寻找不做噩梦的方法。她觉得她不想做梦,想好好睡觉,而且她的孩子并不好,经常情绪很大,愤怒和乱蹦乱跳,一点都停不下来,家里人说都是我太宠孩子才如此,她害怕恐惧无助,想寻求我的帮助。

当我们和孩子一直处在共生状态的时候,母子是互相侵蚀对方的自由,侵蚀对方的能量。

母亲看起来非常好的那一面,其实是潜藏着不敢暴露的愤怒都投射到孩子的身上,所以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完美妈妈却造就了各种糟糕的孩子。

因为这就是一种过度承担,关系里,每个人都需要承受一部分的坏,如果好的部分都给了妈妈,那为了达到关系里的平衡——坏的部分都给了孩子。

所以过分完美要求的妈妈,将坏的部分深深隐藏在内心世界里,而孩子看到妈妈的脸就是一面镜子,为了关系的平衡,投射出来妈妈的坏。

妈妈认为可以把完美给孩子,却让孩子承受了坏的那一面,当你发现孩子变成了你不要的样子时,你是否开始发现——这份痛苦也是一种伤害,一把双刃剑,捅了自己也伤了孩子。

二、追求完美,本来就是一种伤。

《血观音》里母亲曾经很凶的对大女儿说:我给你那么多东西,你还不满足吗?(潜台词是:我把我认为的所有都给你,你还敢反抗?)女儿用轻蔑的眼神撇了一眼母亲,说了一句:你都是为了你自己?

有一次我带娃去商场买鞋子,在场还有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买鞋子,孩子喜欢一双蓝色球鞋,而母亲喜欢一双黄色球鞋,孩子想买喜欢的那双,可是母亲威逼利诱地劝孩子买黄色那双,最终自然是母亲的为你好占据了优势,孩子不高兴地穿着鞋子走出卖场。

这两个剧情让我们再熟悉不过,我仿佛看到母亲脸上照出来不是孩子自己,而是母亲自己。

其实呢?老妈以为孩子爱苹果,给孩子苹果,可是孩子要梨;老妈以为孩子要乐高,给孩子乐高,可是孩子要变形金刚;老妈以为孩子要画画,给孩子报名画画课程,孩子只是要涂鸦,不要系列课程。

这仅仅是妈妈单方面的以为,而并不是孩子本身的思想,美其名曰的“为你好”,不过是达到控制的手段而已。

你以为的好并不是真实的孩子的需求,反而是孩子为了取悦讨好母亲,做出了必须的“懂事”。

有的孩子害怕恐惧如果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就可能被抛弃和惩罚,为了保护自己,内在防御机制起作用。例如曾经精神分裂者比利,就是在八岁后受到各种虐待,人格分裂出来保护自己。

有的孩子曾经反抗过父母的控制,可是太弱小了,只能慢慢地投射性认同父母的要求。

这份伤害一直留在孩子的心理,你看他或者她好好地呢,其实那些只是暂时被压抑下来,在以后的各种人生里会慢慢地“还回来”的。

所以我们要怎么做呢?来减少最低的伤害呢!

三,做个60分妈妈吧!

还记得开头的梦境里,为什么清会一直做噩梦,那是因为平日里好妈妈的坏不敢体现出来,除了一部分投射给孩子,梦境也是另一部分的投射,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自我平衡一些,潜意识得到释放的机会。

所以做个完美的妈妈,不如选择做个60分的妈妈,把其他的40分精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蓄积更多的能量可以使自己成长多一些,当我们的生命力足够旺盛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感染到孩子。

曾奇峰老师说:

父母不管做多做少,都不太能够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父母的人格是首位的影响。

这也是在告诉我们修炼自身的成长,整合人格,才更有可能影响孩子,言传身教要比说再多,控制再多更重要。

父母的爱是那一道穿透孩子内心的光,给予孩子温暖,哪怕人生路途再坎坷再黑暗,回头望依旧有那道光的存在,即便是微弱地闪现,也会让孩子坚信下去,勇敢向前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