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为什么刺秦失败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是卫国人。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司马迁在记述荆轲的开篇,就提到盖聂、鲁勾践,荆轲和这两个人论剑比武,显得很不自信,甘落下风。
可见荆轲并非一流剑客。
但荆轲意气非凡。“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田光非一般人,燕太子丹的师傅鞠武称其“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
太子丹邀田光商量,“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趁机举荐荆轲。
只因太子多说了一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跟荆轲说明情况后,“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自杀以激荆卿”
田光的自杀,使得太子丹颇为惭愧,“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也使得太子丹更为敬重荆轲。荆轲的分量和名位无形之中扩大。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其实这并非托词,荆轲亦有自知之明。
“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太子丹,想用物质和美女满足荆轲,使他能尽快帮己刺秦。殊不知这适得其反,外在的浮华更能腐蚀一个人的斗志和能力。
荆轲出使秦国之前,等一个人同行。太子丹,对他说“曰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如此,荆轲缺少了一个助手,成功的把握又少了一份。
在秦宫殿前,“秦武阳色变振恐”,关键时刻队友又拖累了他一把。秦王谓轲曰:“取武阳所持地图。”。
在图穷匕首见的时候,荆轲是孤身一人刺秦,假使秦舞阳也同样镇定自若,“使得毕使于前”,两人合力捕秦王,几可万无一失。
接下来的是荆轲刺秦故事的高潮部分。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首以摘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临死前,也道出了自己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欲生劫之”。目标距实力太远。如此情景,生擒何之难。即便生擒,也难得“约契”。
荆轲失败的理由有千千万,成功的砝码次第减少。但其知不可为而为之。且荆轲略有谋略,创造刺秦机会,临危不乱。他本身已经超越了刺客的身份,成为战国时期的侠义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