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非:考古,考古,连蒙加唬!
文 | 赖非
编辑 |金石心香
“考古,考古,连蒙加唬”。
我干考古几十年,时常听到有人说起这句话。听后的感觉五味杂陈,唯一可以申辩的语言只有一句:“隔行如隔山。”
如同一般人看魔术,谜底是不能告诉你的。一旦告诉了你,他就没饭吃了。当然考古不是变魔术。考古有自己的业务规律,这规律是几代人积累起来的大学问。不是不告诉你,而是告诉了你,你也听不明白。于是行外人就把自己的不明白,说成别人也不明白——连蒙加唬。
1989年夏天,我回老家探望父母,进家门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村东头的岳现水弓着腰(腰椎病)紧步后尘跟进门来。我俩是小时候的同学,可以算是一起长大的“发小”,但自我出来工作之后,几乎再没有见过他,他怎么这时候来我家了呢?
寒暄之后,问有何事?言道:“母亲癌症两年,眼下已是奄奄一息。父亲走了三十多年,原有的坟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早已平掉了。母亲走后要合葬,可是找不到位置呀?正愁得不行,有人出点子说:‘这事要找赖非,他是阴阳眼,隔地看三尺。’所以一直打听着你什么时候回来。”
看着他急切的神态,并无久坐的心情,我说:“拿把铁锨,咱俩去看看。”
现水父亲的墓在村东二里处,墓边原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台田沟堤,小时候,我们上学来回走这条台田沟堤。其父大约1954年去世,有一年清明节,我还见过其母来坟上烧纸祭奠,因而大体记得这一位置。不过,这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况且那时候我们年龄都小,小孩子谁会记这样的事。
现水扛着锨,我俩边走边谈。来到现场,看到当年的台田沟堤已经填平了多年,不过长出来的庄稼成色大有区别,它能告诉我沟堤拐角处在哪里。拐角之外10米就有他父亲的墓。
我接过铁锨,在棉花地里铲了一条小沟,地面上隐约出来一条直线,于是非常认真地对现水说:“这里就是。”现水看着我,一言不发,似乎不太相信,觉得这也太神了吧!
我强调说:“没错,就是这里。”
现水还是不说话,两眼直直地望着我,意思是说:“父母合葬不是小事,千万马虎不得。”
“你放心就是。”
晚饭后,现水又来到我家,大概心里还是不踏实,想找我再聊聊。
“你真的是阴阳眼吗?”
我说:“这个你别问,不信,你就挖开看看。”
现水不太相信,也不敢不信。我也只能说到这里,用不着过多地解释。
送走了半信半疑的现水,我与父亲在院子里喝茶聊天。父亲也怀疑我的“简单”,我解释说:“直线旁边是五花土,这是墓坑的特征,考古人一看便知,用不着大动干戈反复论说。他不懂这些,就是挖开了,他也不信。”
怎样才能让人相信考古人的话呢?除非骨架会坐起来讲话。骨架会讲话的假设肯定是不存在的,所以“连蒙加唬”的“帽子”,考古人永远会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