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若辰的写作专题读书让生活美好

工作累了烦了,喝鸡汤没用,但这样有用

2018-10-18  本文已影响51人  若辰读书

乔治·伊斯曼年幼家境贫寒,14岁就出来打工,后来成为一个银行职员,热爱摄影的他,发明了涂干明胶的胶片和乳涂敷机,在商人斯通的赞助下,26岁的伊斯曼开始创业,公司慢慢发展壮大,成了著名的柯达公司。伊斯曼性格沉稳内敛,终生未娶,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照相事业。1932年,伊斯曼邀请了一批朋友到他家,见证他的遗嘱改动。仪式之后,他把朋友们送走,饮弹自尽,在桌上的纸条上留下简短的遗言:“我的工作已经完成,何必再等待死亡?”

包括伊斯曼在内的很多成功人士,都坦言自己坚持不懈为了一个目标奋斗,但成功后丝毫感觉不到快乐,取而代之的竟是一种痛苦。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

世人热切向往成功,却不知道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不同程度的心里疾病。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史蒂文·贝格拉斯,曾经治疗过上千位成功人士,他发现成功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很多时候会控制、影响甚至摧毁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生命。成功人士普遍患有精疲力竭症。贝格拉斯出版了《自我驱动心理学》,书中讲述了为什么成功会让人痛苦,精疲力竭症形成的根源,以及预防的办法。

这本书畅销了18年,也是《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可以说是一本“职场自救指南”。


成功和你想得不一样

这本书适合三类人阅读:成功人士;即将成功的人;还不是成功人士,但经历了精疲力竭症同样的症状。

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说:对于还没有经历过成功的人来说,成功看起来总是令人向往的。

长期以来我们对成功有一些误解,其实成功和快乐没有直接关系,或许追求成功过程中会因为不断的成就感到快乐,但快乐并不是永远都在。佛洛依德在治疗了很多因为追求目标而患病的人之后,写道: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当我发现有些人的心里出现问题,是犹豫深埋已久的愿望成真。成功更像是一种终结。

很多成功人士都说,成功带来的感觉并不是自己当初期待的那样。有些人甚至想逃离。这真是极大的讽刺,那我们还要不要追求成功?当然要。

尼采说:只有当一个人了解其人生的意义自后,他才会明白应该要如何去做。追求成功会让我们获得名誉、地位、更好的物质回报,心里成就感和满足感,对生活有更多的选择权,追求成功没有错,我们需要做的是警惕和预防可能出现的精疲竭症。



精疲力竭症

精疲力竭症是一种长时间惶恐不安、痛苦、沮丧、甚至抑郁的心理状态。“长期”意味着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我们每天的情绪,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感觉不到快乐和满足感,失去感知快乐的能力,只剩下痛苦和沮丧。心理状态,意味着这不是剧烈运动后的身体疲劳,而是内心的疲惫,一旦内心消极情绪泛滥,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焦虑、情绪失控、不想上班,看见谁都不想说话......这些症状熟悉吗?其实很多职场人士都经历过精疲力竭症。大文豪萧伯纳毫不回避地说: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有一份非常厌恶的工作,是正常人无法逃脱的那种厌恶。是不是说出了你的心声?

精疲力竭症就像亚健康的身体状态,不是大毛病,但日积月累,会形成致命一击。不想工作还算小事,有的人开始酗酒,滥用药品,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弗雷迪·普林兹,好莱坞70年代的喜剧明星,十几岁就已经大红大紫,后来他染上了毒瘾,结婚一年多的妻子和他分道扬镳,22岁时他万念俱灰,开枪自杀。乔纳森·布兰戴斯6岁就开始表演,是美国青春偶像,当电影《哈特的战争》中他的戏份被删除,乔纳森悲观绝望,怀疑自己无法摆脱童星的身份,在公寓中悬梁自尽,年仅27岁。

精疲力竭症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良性压力的缺乏,良性压力有益于生理和心理健康,有活力,积极进取,发挥潜能。

王尔德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想要的,一种是得到了它。追求成功的过程,我们活力充沛,不知道什么叫疲惫,成功后,就变成了单调机械的重复,感受不到良性压力,产生自我怀疑。良性压力是普遍需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家喜欢极限运动,登山,跳伞。


如何预防精疲力竭症

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27岁时创立京瓷公司,52岁时创办了第二电电KDDI,在2005福布斯全球排名371位。2010年,78岁的稻盛和夫患上了胃癌。同年,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此时的稻盛和夫本该休息治疗,却被日本政府邀请,接手日航公司,仅用1年时间,就把日航扭亏为盈,重回世界500强。稻盛和夫整整70年投身工作,真正把工作当成了人生的修行。

同样还有香港首富李嘉诚,赤手空拳创立商业帝国,到90岁才退休。难道他们就没有工作倦怠吗?在长达几十年的向上攀登中,他们肯定也经历过精疲力竭的症状,但最后都走了出来,重新找到工作的乐趣,从中获得持续的满足和快乐。

精疲力竭是可以提前预防和自我调节的,作者贝格拉斯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书中给我们这样几点三点靠谱的建议:

1、加强自我认知

根据马斯洛理论: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都是对自我了解的恐惧:个人情绪、欲望、记忆力、能力、潜力和命运等等。

贝格拉斯在心理治疗中发现,很多成功人士的精疲力竭症来自于童年的遭遇。人类本能希望被肯定,被重视。那些特别严苛的父母,他们的子女在成年后仍然无法摆脱自我肯定的困扰。

很多时候我们盲目而偏执地追求成功,是因为需要用成功来自我肯定,这一切都源于幼年记忆中的羞耻和无助。

希腊德尔菲神庙刻着三条箴言,最重要的一句就是“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首先要直面心里上的弱点,知道自己的弱点是什么,清楚自己害怕什么。IBM的郭士纳曾在世界最大的饼干公司纳贝斯克取得佳绩,后来接管IBM,他坦言对技术领域知之甚少,心态开放,专注市场计划,对技术人员充分信任和授权,妥善处理了自己的弱势,在IBM再次取得成功。

2、多一点女性思维

心理学家米勒研究发现:女性思维对健康有利。女性因为承担母亲这一角色,有抚养和哺育的天性,对归属感和人际关系需求高于男性,她们害怕关系破裂,因此付出更多精力维持人际关系,寻求社会支持。别看女人平时喜欢和朋友唠唠叨叨,也是在缓解压力。

大卫是一家会计公司的总裁,公司每况愈下,他拒绝分享控制权,他培养的接班人离职,带走了一些重要的大客户。在作者建议下成立了三人领导小组,但他长期的男性思维主导,觉得失去了控制权,内心不安和恐惧,后来大发雷霆,并且消失了。

贝格拉斯通过询问得知,大卫的父亲粗暴冷漠,曾说自己儿子不像个男人,大卫在成长过程中从父亲那里得不到任何情感支持,内心产生本能的防御,认为像父亲一样做事,像父亲对待自己一个对待别人,自己的情感就会少受一些伤害。于是,成年后的大卫伪装强大,表现得铁石心肠,却伤害了自己。

男女因为性别差异,对成功的认知也不一样,男人认为成功意味着控制商业资源和赢得尊重,女性倾向于让自己更受欢迎。男性特别在追求成功路上大多情况下是有利的,多一点女性思维,增加人际敏感度,同理心,合作精神,有利于及时缓解压力。

3、多样化的挑战

渴望新事物也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属性。在多样化的职业领域里,人们的心态会更积极,更愿意迎接挑战。

依靠单一拥有的工作技能,总有一天会被职场淘汰。日本人力策略顾问松本利明建议:我们可以拿出10%的工作时间,来做一些胜任但做不出成果的工作,这些能帮我们提升工作技能,或许成为未来收入的来源。3M公司有一条著名的规定,就是员工可以把15%的工作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研究上。

拥有多重职业、身份,也是很多职场人士的选择,斜杠身份可以创造更多乐趣,释放人类天性,也能带来更多的收入。


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曾说:雄心是人们心中巨大的激情,无论得到多少成就也无法满足。

在工作和生活中,偶尔觉得累了,厌倦了,靠鸡汤或许能再撑三分钟,但能让自己满血复活的,只有自我驱动,坦然面对自己的弱点和恐惧,多一点女性思维,创造多元化的挑战,这样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纯粹的动力,从工作中获得持久的成就感和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