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餐】金瓶梅商学公开课(1)机会成本&沉没成本
欢迎来到金瓶梅商学公开课,让我们一起探寻故事背后的那些商业逻辑。
(PS:本系列是一次将《刘润5分钟商学院》知识体系运用于解读《金瓶梅》的尝试,内容不定时插播,敬请关注ww)
除去之前分析的污水员工潘金莲相关问题外,本次是商学系列第一节内容,就从两个简单的小概念开始吧~
武大郎死后,潘金莲巴巴儿盼着西门庆把自己娶过门,但是西门庆在娶她之前,却先娶了根本不认识的孟玉楼,为此还差点儿把潘金莲给忘了。娶孟玉楼这事真有那么要紧吗?!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还真的很要紧!
机会成本是指你选择做了某项事之后,而不得不得因此失去的其他利益。
对于大多数情况来讲,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就是次优方案可能带来的收益。例如,一笔钱有五个投资选项ABCDE,但是你只能选其中一个投资,而且可以明确A和B的收益会明显比CDE高,那么此时,无论A与B的真实收益是否比对方大,它们互为机会成本。
回到《金瓶梅》来看看西门总裁在娶亲上的选择,理论上讲,孟玉楼与潘金莲互为机会成本,因为两者差不多撞到同一时期,娶了其中一个,另一个都可能等不到他再去娶就跟别人跑了。
孟玉楼是个富婆,可以让西门总裁的财富发生一次量变;潘金莲是尤物,可遇而不可求。
西门总裁几乎没加思索便先娶了孟玉楼,看来金钱在他心里的排名超过了美色← ←
类似的选择也发生在李瓶儿身上,她听闻西门家惹上了大麻烦,便火急火燎招赘了蒋竹山。
西门庆是李瓶儿选择蒋竹山的机会成本,很显然,从后面的结果来看,李瓶儿这次投资是失败的w
但是,如果站在她做出决策的那个时间点来看,她的决策未必是错的。
这里就要引入沉没成本的概念。
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的时候会莫名出现一种顽固的心理——关注的不仅仅是做了这件事未来能带来的好处,更会在意自己是不是在过去对这件事进行过投入,这就是沉没成本,也叫做协和效应。
上面这个说法可能有些抽象,沉没成本其实就是已发生的,无法收回的投入。
具体到李瓶儿的事情上,她在老公花子虚死之前就已经把绝大部分财产转移到了西门庆那儿,因为那时候她笃定自己迟早是西门家的人,这可以看做是她对跟西门庆这段关系的投入。
然而后来西门庆遇上了大麻烦,那时候通信又不发达,信息又不通畅,李瓶儿这么一个深闺妇人,根本无法掌握更多信息,也没多大主张,先是听蒋竹山的讲述,又是派冯妈妈找上门去结果吃了闭门羹,于是草草判断西门庆可能靠不住了,要极力跟他撇清关系,那么之前转移到西门家的财产,也只能忍痛舍弃。
那笔财产其实就是被李瓶儿视为沉没成本了。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有选择就有成本,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在那种情况下,无论李瓶儿嫁不嫁给蒋竹山,她都对西门庆不抱希望了,也就是说她没得选了,所以那笔财产只能当做沉没成本。
面对沉没成本的时候,人们往往纠结于从前的投入而难以及时止损。
但是人生跟投资一样,在发现之前的决策错误,而且弥补机会渺茫后,就应该当机立断及时止损,避免越陷越深。
另外,决策正不正确,并不一定以最终结果来判定,正确的决策应该是站在做出决策的那个当下时点,认真综合分析形势后,慎重做出的选择,与结果无关~
2020.4.13
(注:本节中涉及概念解释来源于《刘润5分钟商学院》及《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污水员工话题请戳污水婆娘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