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文学文章写法

作家修炼记:理性与感性

2018-06-16  本文已影响755人  碧叶清荷
                                       

01

你喜欢写作吗?反正我喜欢。

从初中开始我就爱上了写作。学业重,写作便成了我调剂生活、苦中作乐的一种方式,高中时更是乐此不疲,又因获得几个奖,得了点奖金,感受到了写作的实用价值,我便更加上心了,也因此养成了很好的读书习惯,每日不读点书,真觉得生活里少了点什么。

大学时,看着网络作家的作品被翻拍成电视剧带来的巨大收益,我的心也动了,在澎湃的激情驱动下,我只用了一个月,便写成了一篇三十多万字的小说,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

但平均每天一万字的写作量,以及大脑里时时刻刻的天马行空,导致身心过于疲劳,我对待写作的热情也直线下降,往后的好几年,没有再动笔写作。

直到今年,读到了《成为作家》这本书,我才明白,写作也是讲究策略的。

即使是天才的作家,也不能依靠热情、灵感、天赋写一辈子,鸿篇巨制的创作终究会让一个充满趣味的写作点子成为令人疲倦的劳役。

而我们看到的许多传统作家,他们的写作生涯延续了那么多年,甚至到生命垂危时依旧笔耕不辍,除了天赋外,他们都有保持持续写作状态的良方。

《成为作家》这本书的理念是作家是可以培养的,作者布兰德是美国作家和资深文学编辑,她认为,每个人都能写作,“作家天才论”是个误区,所谓“天才”,正是能比普通人释放更多天赋并加以运用的人,而更多地释放天性,也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持续写作的信心。

那么,作家的天性又是怎样的呢?

02

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作家是情绪化的、异想天开、热情澎湃的,或者是饱受苦难、历经沧桑、沉默寡言的,像我们这样生活平淡的人,永远无法成为一名作家,而这本书的到来,帮助我清理了认知上的误区。

情绪并非是作家的创作源泉,当一个作家开始情绪化时,往往是他的个性有了偏差、要误入歧途的症状,因为这样会导致精力浪费和情绪消耗,这也是他们在写作之路上开始走下坡的前兆。

我们熟知的张爱玲,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的文风是出名的苍凉、灰色,陷在自己的小情小爱里,个人情绪色彩非常浓厚。

作品虽然众多,但是写作高峰期却是和胡兰成在一起的时候,那时她生活幸福,身体康健,才思亦如泉涌,那两年,也是她的黄金创作期。

而在她与胡兰成分手后,饱受疾病折磨,身体与心理素质都大不如前,才思也随之枯萎了,不再有佳作问世,晚年的她也没有再创作,而是依靠翻译作品维持生计。

她是从苦难里开出来的花朵,却一生没有走出童年时期父母离婚的阴影。

当她在晴风细雨里得到爱的滋润时,便生机勃勃地绽放着,当阳光雨露离她远去,她那鲜活亮丽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她的写作,始终被情绪牵引着,受外界影响太大,因此也很难持续,所以,情绪可以是作家写作的药引子,却不是持续写作的良方。

那么,什么才是持续写作的良方呢?

我想,在作家琦君身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03

与张爱玲相似,琦君的父母感情不睦,童年时她便见证了因父亲纳妾而导致母亲一生郁郁寡欢,她的文字,即便是描写温馨场面,也带着幽幽的怆痛。

不过,她比张爱玲幸运太多,因为她有一个教会她宽容、引导她追求真善美的理智母亲。 琦君的母亲,虽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却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所以,即使自己深受丈夫冷落之苦,琦君的母亲也没有被感情主导,将自己的情绪带给琦君,而是理性地教育她,培植了她的温厚善良。

母亲的理性教诲,是琦君慈悲为怀,悲悯众生的源泉。她笔下的文章,往往有着至善的精神境界,对人对物,甚至是伤害过自己的姨娘,她都心存善念,以一颗温良宽厚的心悉心照顾姨娘的晚年。

她的文字,虽与张爱玲一样,洋溢着悲观气质,思想境界,却是大相径庭。

因为母亲的理性教导,她没有被悲观的感情主导,而是用宽容理性的爱去平衡了字里行间的悲,她没有张那样极端,陷在别人对她的伤害里,而是以德报怨、待人以善。

“与众生乐”,是她情感上的信念,“理性的爱”,是她作品的主题,她赋予了文字生命,文字也反哺了她的人生,她获得了比张更长久的创作生命。

琦君的经历,让我更能深刻理解《成为作家》这本书里总结的持续写作的良方。

04

书中讲,在成功的作家身上,往往能看到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现在,流行称为“情商”。

他们能平衡好自身性格中的两面性,一面是成熟、温和,一面是敏感、童真,一面是讲求实际、理性面对日常生活的,一面是天真无邪、感性地看待世界的。

维持好二者的平衡,既能维护好在世人面前的形象,与外界打好交道,正面看待他人的建议或批评,又能躲在现实背后,按自己的节奏发挥艺术创造力,投入文学创作中,持续不断地写作。

书中谈了许多人的两面性,其实总结下来,不过就是处理好感性的心灵与理性的大脑之间的关系。

感情可以激发我们开始写作,写作过程中却需要由理性主导,方能使自己的情绪不至于失衡,走向极端。

感性与理性的平衡,是作家持续创作的不竭动力,平衡好这两面,是作家需要终生努力的。

而如何去平衡呢?琦君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要使自己免于成为情绪的奴仆,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理性而慈悲的爱来宽容情感上受到的伤与痛,如此,方能在外界的风雨中,依然自顾自地茁壮生长,最终,长成文坛的一棵万年常青树。

读罢《成为作家》这本书,我也明白了,作家的成长道路,也是人生的修行之路,心胸有多宽广,爱有多理性,创作道路就会有多绵远。


【齐悦梦想社群第二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