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好方法: 这么说话孩子会记住, 而且会按照你说的做!
经常听到有朋友抱怨,我儿子不听话,就爱跟我顶嘴。我女儿学习不好经常玩手机。从来没听说抱怨自己怎么怎么样的。我经常看手机女儿学会了怎么办,我跟老婆吵架儿子学会了怎么办?
我们经常回忆起小时候父母说的某句话,印象特别深刻,觉得很有道理,一生受用。或者对自己有指导借鉴意义。是的,或许父母早就忘记了他说的这句话,但你还记得,并以此告诫自己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所以今天我们这篇文章是写给父母的,开篇表明我的观点,孩子不是听你说什么而是看你做什么。所谓言传身教,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影响、引导、示范出来的。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可能真让孩子记住了,而且会影响他一生!
好多父母在孩子面前放不下面子,放不下尊严。把自己伪装成一幅什么都懂的全能的样子,孩子问起问题来从来没有不会的。可谓演技高超。还有父母在孩子面前高高在上,说话都用命令的口吻。试问,你的父母这样对你教育你会听么?如果不会为什么还要重复错误的方法。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孟子名轲,出身在山东省邹城县。家境贫寒,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孟子的家最初靠近一块墓地。由于经常看到出殡送葬的人群路过,于是孟子和其他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抬棺材、埋死人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认为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成长不利,有碍孩子健康积极的思想就搬家了。
母亲带着孟子远离了墓地,来到了繁华的集镇。孟子置身于这人来人往的熙攘闹市之中,很快又和同伴们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学商贩卖吆喝、讨价还价;学屠夫杀猪宰羊。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依然不利于孩子成长。
孟母毅然决定再次搬家。这一次,他们搬到了一座学堂附近。天资聪颖的孟子每日被书院的朗朗读书声所吸引。常到书院学诗词、演礼仪,最终成就一代大师。
孟子的学习模仿能力毋庸置疑。设想你是孟子的父母,可以成就一代宗师么?现在我们每个孩子的天资都不输于孟子,父母也大都把房子买到了学校附近。可是结果却令人汗颜。他们只学了孟母其表,不知孟母其里。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住在高楼大厦里,接受最多的还是父母的引导和熏陶。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形成了孩子学习的规范,都说现在的孩子聪明,确实是这样。可是他们是一生下来就比古代的孩子聪明么,我想不是的,是现代的父母聪明了。社会的进步使每一个父母开始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物质的丰富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好多学习的内容。学的多了,教的方法对了,孩子自然更聪明。
于是我们想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殊不知,这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还是掌握在孟母的手里。
孩子小一些的时候,认知多数来源于直接模仿,他会看你做什么。学习走路跌倒了,他会看你的反应。如果你跑过去抱他,他就顺势哭倒在你的怀里。如果你装作没看见,他就爬起来继续走。见到蜘蛛,如果你惊讶害怕,他也会后退、咧嘴。如果你微笑,他会把蜘蛛当作自己的朋友。他会从你的眼中认识这个世界,从你对待世界的态度中学会对待世界的态度。
孩子大一些,他会有分辨能力,他会根据你的行为结合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决定。如果你一直玩手机,他也会一直玩手机,这是模仿。如果你告诉他妈妈玩手机是为了工作,这时事情就严重了!你真是在工作他就会把手机当成是一个工具。如果你是在玩手机,骗他是在工作,他就会在玩手机时告诉你在查资料。并且自此记住玩手机不能公开,不能让妈妈知道,甚至学会撒谎。亲子沟通的障碍进一步建立。
所以孩子小时候父母为了引导孩子可以做一个演员。示范给孩子看,打针怕疼、多读书好、蜘蛛是人类的朋友。孩子长大了,你要用示范引导孩子的办法就不能用“演”了。你想让孩子怎么样就得先变成什么样!
想让孩子勇敢,就得在有小伤小病时坚强。想让孩子不怕蜘蛛,就得让蜘蛛爬在自己手上。想让孩子多读书,就要先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教育孩子不容易,不是心血来潮过去训斥几句,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无聊的时候陪孩子做个游戏。
我们只看到了成功的孩子,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自己要成为别人家的父母不容易。所以以后不要再跟孩子说看人家谁谁谁之类的话,孩子顶你一句“看人家的爸爸(妈妈)”我们真的受不了。我们在说孩子之前还是先看一下人家谁谁谁的父母是怎么做的。
错误的方法只会得到错误的结果,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想得到新结果,就要用新的方法。把管理和命令式的方法变为引导和示范,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变成让自己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别忘了我们开始说的那句话: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可能会被孩子记住,并形成他以后为人处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