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4:《文心》阅读理解,第十章《印象》
可是枚叔这当儿的心情还不及他的步履那么轻快。失业像伤风病一样,一会儿就碰到了;什么时候才得同它分手,却难以预料。
个人理解: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课上,推荐大家多多的收集类比,这就有一例:“失业像伤风病一样”,怎么感觉有点怪怪的……
乐华、大文平时难得离开市集。现在依傍着活泼的发亮的河流,面对着一抹浓绿一抹嫩绿涂饰着的山容,路旁的柳枝拂着他们的头顶和肩背,各色的花把田野装成一副娇媚的笑脸;他们好像回复到了从前的乡村生活,彼此手牵着手,跳呀跳呀地走着;
个人理解:仔细学习一下作者是如何描述春天郊外的景色,以及两个中学生外出郊游时欢快的情形:“活泼而发亮的河流”想象得到是阳光照在河面上,“一抹浓绿一抹嫩绿涂饰着的山容”想象得到是山上有些地方的树在春天里发出了新芽,所以是嫩绿,而有些地方是常绿植物,所以是浓绿。“路旁的柳枝拂着他们的头顶和肩背”画面感很强,“装成一副娇媚的笑脸”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跳呀跳呀地走着”表现出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我们不要平平板板记述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我们要把今天得到的感觉写出来。感觉山在哪里迎过来,就写山在哪里迎过来;感觉河里的柳树影宛如镜子里的女子,就写河里的柳树影宛如镜子里的女子。这样写的游记,送给别人看,或者留给自己将来看,都比较有意义。”
个人理解:尽量避免平铺直叙,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会很干巴巴的,没有什么感染力;如何避免呢?来一句鸡汤:用心灵去感受。写出你看到的东西给你的印象,什么是印象呢:
……枚叔说:“(印象)这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解释也不止一个。最普通的解释,就是从外界事物收到的感觉形象,深印在我们脑里的。所以,你第一次遇见一个人,感觉到他状貌举止上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就是他给你的印象;或者你来到群众聚集的大会场,感觉到群众的激昂情绪有如海潮的汹涌,有如火山的喷吐,那么“海潮和火山一般”就是这群众大会给你的印象。”
……“作文如果能把印象写出,就不仅是“记叙”而且是“描写”了。”……“从这个比喻,就可以知道“记叙”和“描写”对于读者的影响很不相同。人家看了你的路程图,至多知道你到达过哪里,看见过什么罢了。但是,人家看了你的风景画,就会感到你所感到的;不劳你解释,不用你说明,一切都从画面上直接感到。所以,“描写”比较“记叙”具有远胜的感染力。”
个人理解:所谓的印象,就是你所见到的事物,可能是人物,可能是景物,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带给你的感觉形象。首先,这个印象肯定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怎么把它描述出来呢?一个强大的工具技巧就是:比喻(李笑来老师成为类比)。比喻的好处就是带来强烈的画面感,“不劳你解释,不用你说明,一切都从画面上直接感到”。用李笑来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让对方感受到他们原本感受不到的东西”。那么,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使用比喻呢?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枚叔又说:“从前我在学校里教课,一班学生作文,不懂得印象的描写,总是“美丽呀”、“悲痛呀”、“有趣呀”、“可恨呀”,接二连三地写着。我对他们说,这些词语写上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为它们都是空洞的形容,对于别人没有什么感染力。必须把怎样美丽、怎样悲痛、怎样有趣、怎样可恨用真实的印象描写出来,人家才会感到美丽、悲痛、有趣和可恨。它们依了我的话,相约少用“美丽呀”……那些词语,注重随时随地观察,收得真实的印象,用作描写的材料。后来它们的文字就比较客观了。”
个人理解:如何描写印象?1、注重随时随地观察;2、收集素材;3、用心灵去感受;
说到底,还是需要肚子里面有货,大量的输入,大量的积累,才是王道……,作者举了一个描写印象的经典案例: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极端生动的一个印象。这七个字组合在一起,是比较图画更有效果的描写。北方的牧场,我们没有到过。可是读了这一句,就仿佛身临北方的牧场。”枚叔把手杖挥动着说:“你们想,丛生的草,苍苍的天,单调的北方的原野;风没遮拦地刮过来,草一顺地弯着腰;于是牛呀羊呀显露了出来,一头头矗着角,摇着尾巴,奔跑的奔跑,吃草的吃草,这些景象,从这七个字上不是都可以想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