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
关于创业
出校门,工作的第一天就在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用工资去衡量取舍,腾挪跳槽,把荷包变大,梦想财务自由,据说只有财务自由才会心灵自由,不被管理,约束,可以淡定从容的支配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所以创业一直是一个向上的架步 ,另一端连着碧空广厦。创立一个系统,或大或小,架构浓缩在几个视窗,大体有商业模式,管理方式,营销业务系统,大多数创业者,都是从打工者,进行的身份转化,往往大多是技术型,或业务型的标签,无法复制管理和商业系统的部分,所以脱胎成,旧职公司的缩小模板,做大很难,需要吸收能量去弥补短板。想加速,要在原点单位,把各个环节都在战术层执行过几年,才能算出徒及格。至于没有资源,没有情报支持的陌生行业创业,要用时间和财力去先添些坑,路平了才行,很多人也承受不了压力,不敢裸泳。

学历
几年前,早晨醒来时,偶尔会有惊喜,被拉到某个微信群里,多年毫无瓜葛的同学,排在里面站着队,小学群,初中群,高中群,大学群,大家都很激动,日程排得有序而充实的聚了几次,渐渐的,群里寂静了,成员们还在,只是像沙雕一样,不知是等风吹,还是等自然风化。可能年龄大了,心也在缩小,能量也只维持在密接的层面了,断层失联的这些年无法连续记忆,大家重回陌生,只是年节时翻一下微信头像,发个祝福,表明存在感。和大学群里这些人来往密切些,可能断层时间短,上学时年龄大了些,记的东西多点吧,大多数相比其他同学群的成员,混的算不错,也许和学历有关。年轻时那几年挺关健的,有些小伙伴们初高中后工作了,多上几年学的那些,脑部皮下组织多受了刺激,把能量多释放了一些,成果收获也大,年少时学习就像练了童子功,终生受用,后期进修的认知,碎片化后实用性大打折扣,学历是那时必要的过程,有人说有用,有人说意义不大,但都得电一下,才能刺激混沌的大脑。

随笔于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