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乞讨

2020-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白字小田

有一天我在院子里玩耍,看到一个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坐在我们院子里的屋檐下,他手里拿了一个碗,背上披着塑料纸,就那么坐在地上,也不说话。对于陌生人我是害怕的,更何况是这样看上去很不堪的一个人。我远远的看着,一会儿母亲端了一碗饭,倒进他的碗里,并吆喝我进屋里玩儿。听大人们聊天,才知道那个人是“讨米的”,也就是“要饭的”意思。那时候农民还要交很重的赋税,很多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对于乞讨者我能明显感觉到大家的嫌弃和忌惮。但是遇到乞讨的人,总会有人从家里端出一碗饭,虽然这碗饭有时是热的,有时是冷的。

高中去县城上学以后经常会在十字路口遇到一家人出来乞讨的现象,有的人抱着孩子,有的人带着老人,他们都跪在垫子上,放着煽情的音乐,前面摆了一张纸,写满了生活的不幸。我也都信以为真,总会施舍一点爱心,同时还为他们的收入担忧,觉得他们选择的位置人流量不够多。

有一次进城买书,我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跪在路边,他的纸上也有一个凄惨的故事。简单概括就是:母亲绝症,为了给母亲治病,不惜放弃学业。与旁人不同的是,他的面前还放了一份英文版的故事。我当时也是给了一些零钱,走了好远觉得他这样很可惜。于是我找了一张纸和笔,给他写了一封信。大体的意思就是,:生活有很多种选择,这个城市的人并没有多少同情心,他们并不会因为你的不幸而去怜悯你,或许他们有人比你更不幸。与其这样每天跪在路边乞讨,还不如靠自己的实力去找一份工作,这样挣来的每一分钱都是有尊严的。为了表示诚意,我还用自己蹩脚的英文在文末写了一长串鼓励他的话,署名是:一个希望你能越来越好的人。我把纸条叠成一个小小的方块,折回一里路塞到了他的手里。一个礼拜以后我再去城里,没有看到这个年轻人,当时心里还有些许欣慰。后来我慢慢的发现,路口的乞讨者,每周都不重样。套路都一样,家庭的重担都在他一个人身上,家人不是病死了就是快病死了,一个比一个惨。而且设备很齐全,音响,麦克风,被子,垫子,装钱的容器一样不落下。而且不管是多么破的碗,里面总会有几张大额的钞票。我看到路过的人都是五毛一块的施舍,人家的碗里好几张五十一百的,让我觉得我这一块钱都有些拿不出手。当我脑海中浮现“职业乞讨”几个字以后,对于这些人我就变得很吝啬了。

上班的地方有个小夜市,休息的时候会去逛逛。每次去那条街上,都会看到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坐在地上,手边放了一只不锈钢的碗。有时她的面前会有一杯奶茶,有时是两个包子碗里基本都是零零散散的纸币和硬币。她的头发经常被风吹乱,贴在脸颊上。每次我遇见她,她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我也没见过她开口向人乞求,假如有人给她东西了,她都会用带有口音的普通话说一句:你会有好运气的!我很喜欢站在远处看着她,她没有音响,也没有铺满纸张的故事,但是我想知道她的故事。大概过了三四年,我再也没在那条街上遇到过她,或许她也有家,或许她真正的离开了,我希望她是前者。

涉世未深时觉得,乞讨是一个人放弃尊严,放弃一切东西,为了活下去最后的选择,而我们的每一次施舍就给他们一些生活的希望。可是不是每个人都看重尊严,只要利润可观,出卖尊严也就一句话的事儿。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人们的这份同情心,不劳而获。受了欺骗的人慢慢的变得冷漠,真的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也觉得是骗子。而出卖尊严的人,卖着卖着就习惯了。见谁都叫老板,开口就是“老板给点吧,祝老板发大财”。

我现在回想起自己之前写信的那件事情,觉得很无脑。但是我当时阅历,只能做出当时的判断。读万卷书,真的不如行万里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