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红线”只是冰山一角,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最近,壹哥听到很多人说“黑天鹅”又来了。
眼界是个好东西,但是你有没有我就不确定了。
不信咱就好好看一看最近发生的事,然后再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如今太阳之下到底有没有新鲜事!
01 丨 什么是“三道红线”
据报道,市场传言称监管部门出台新规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债务的增长,设置“三道红线”,负债率过高的房企将会削减发债规模。
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 70%;
净负债率大于 100%;
现金短债比小于 1 倍。
“三道红线”可以理解为一种有限惩罚机制,针对踏过红线条数的不同,惩罚的严重程度也不一样。其中每一条红线的权重是相同的,如果踩中两条,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 5%;踩中一条,增速不得超过 10%;就算没有踩中,也不得超过 15%。
可以说,对于今天大加杠杆的房企来说,惩罚是普遍的,这就意味着融资困难将打击大批房企,只有促销让利才能尽快回笼资金。
政策调控和市场的自然调控比起来,温和在哪呢?就在于政策是提前预知的,而自然调控具有不确定性。——毕竟对于市场,我们人的主体力量还是微不足道的,可控部分仅仅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
02 丨 最新LPR利率
从最新的8月20日LPR利率来看,已经有四个月未见下降,有专业人士预测,这次的发布应该就意味着拐点的来临。
利率下降会变相提升贷款预期,不仅是贷款买房买车还是房企融资,利率下调都是好事。但是随着利率稳定或可能迎来回升,我们还应该看到辩证的一面。
今年以来,实体利率(1年期LPR)已经累计降息30个基点,楼市利率(5年期LPR)降息15个基点。
抵御风险的能力是考核任何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指标,政策窗口的保护,不是授人以鱼,而只是给企业以喘息的时间,这就要求企业去认识危机并且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很显然,LPR4个月的持续稳定,正是政策准备放手的信号,下半场就看企业自己的发挥了。
03丨回顾历史
在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事件,根本动因,一个是疫病,一个是突破性的经济发展或转折。
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影响,自然就是我们说的世界级的疫病,而2020年的经济低迷,也已在最近的几个月中初见雏形,未来的几年中,我们还要继续为此而埋单,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低谷后的突破,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话题。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的两次重大经济转折。
1717年,在伊萨克·牛顿(就是发现力学三定律的牛顿)的坚持下,英国议会通过决议,确定了黄金与贵金属币的兑换比例:每盎司(纯度0.9)黄金=面值为3英镑17先令10便士的贵金属币,英国政府官方承诺兑换。
贵金属的不足值为货币增发打开天花板,自此以后人类经济迎来下一个快速发展期,英国逐步获得全世界的支持,1816年,英国各大银行开始发行银行券,政府的信用成为货币发行的根基。
经济繁荣一直持续到19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并因为信用崩塌导致货币流通及世界贸易受阻,继而引发二战。
1944年,二战尚未结束,联合国国际金融会议正迫不及待地讨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问题。
时任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的哈里·怀特,推动了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改革。1946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正式确立,每个国家的货币汇率都必须使用黄金或美元来表示,并且不得擅自修改。
自此之后的每一个动作,就都是小动作。
每一次发行货币,就是考验国家信用。
融资是是否赶上货币宽松,一方面是企业占小便宜,赶上国家发钱,一方面是企业要与国家一同面对信用风险。
近几年房企融资杠杆大幅提升,可以侧面反映金融市场泡沫严重,从以上分析来看,这些泡沫如果不能在政策的安抚作用下慢慢平息,就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泡沫破裂,这就是经济不破不立的残酷,任何认识不到危机的经济体,都将首先受到最强烈的打击。
近几年,楼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慢慢进入饱和期,一系列负面作用正在刺穿市消费者对市场的预期,国家对房产泡沫问题重视越来越多。
虽然国家意志严密管控楼市的发展,限制房价及成交,防止资金大量流入楼市,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即将迎来寒冬,但政策的手永远都比市场无形的手温和,温水煮青蛙的过程难以察觉,最终谁能活过来,就看各自的危机意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