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十倍视角

2018-10-26  本文已影响23人  WEI_曹蕾

兰菲菲是我见过的特别神的90后,不仅仅口才一流,更重要的是活干的漂亮。工作履历上的跨越度让人惊叹,而见面时扑面而来的热情劲儿更让人不由得喜欢。我们最近频繁的讨论碰撞出了很多的新见解,这些见解背后是对于商业的更加深度的认识。在此和大家做分享:

头部资源

要在一个行业要下来乃至活的好大家可能都知道要去争取资源,但是资源何其多。我隐约感觉到自己在争取资源时候是有一些规则可循的,无非就是实力、前景之类的。菲菲则一语道破,带节奏的头部资源。过去我总觉得争取头部很难,选择有潜力的一起成长可能更加容易。但是从效益角度来说,成长中的资源是需要的,但是陪伴是个高成本,我能承受的住吗?相反,找到一些契机和头部资源合作倒是可能的。

社会化营销

如何争取到头部资源的青睐,或者说头部资源在想什么?头部资源反而是可以也需要去争取成长中的资源,类似于长期投资。在僧多粥少的时候,最核心的是让头部资源看到自己,这个时候光是东西好远远不够,因为好东西做不出来普遍存在,而不够好却能亮出来并且在做中完善更普遍。这个“亮”主要依靠品牌,而当下新品牌的崛起主要靠社会化营销。

利润率做筛选

当我们决定做一个业务,不做一个业务的时候,如何来做决定?对于资源有限的公司来说,如果不是做长期的战略性的决策,一般业务的决策主要是由“利润率”来决定。我们的所有生存发展都靠业务,所有的业务投资都是靠自身投资的时候,到底是谁来决定?如果利润率是比现在的这个事情更高的,那么就做,如果没有现在的事情高,我们就不做。

以什么为起点做积累

我们一直在说积累,说量变产生质变。但是这个量的积累在哪些点上呢?有从直观层面可以理解的也就是客户的数量,但是在底层更多的是用户理解、口碑、市场洞察等。而这些底层的无形经验累积,和我们的有形实践的累积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从和兰菲菲的谈话中发现,我们工作积累最棒的方式应该是在于有形和无形的累积之间的一致性。这样的一致性做的好的时候,就可以看到相互间有很好的带动关系,如果一致性有紊乱就容易出现现金流问题或者是后劲不足的问题。

十倍和十年的角度来看事情

很多个人和公司如果能够持续保持10%的成长就已经非常的满意了,因为这意味着不仅可以一步步的扩大市场占有率,也可以带来更好的现金流。但是,谷歌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10倍成长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挑战的是大多数人进化变革所做的一切工作,而是更多的思考革命性变革。如果说10%成长需要的是渐进性创新,那么10倍成长需要的则是颠覆式创新了。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这样的思维模式即便是很钦佩也很难真实的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可是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10年,通过10年来产生10倍会如何呢?带着这样的视角去看我们的工作所可能产生的价值可能是什么样的呢?

行业生态如何?

如果用十年十倍的视角去思考整个的行业生态会有哪些不一样呢?我们的教育图景还是像现在这样,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或者说很多选择都是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性条件吗?我们可能突破的限制是哪些,基于这样的突破需要被创造出来的价值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到,我们当前的哪些工作是会有10倍乃至10倍以上的价值输出的。带着这样的视角,我们当下可以做哪些改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