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和北方的古代开发差距

2020-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Roy罗恩

    今天看了史记解读,关于南北方的差异,感觉很有意思。

    南北开发的区别

    总体来说,在古代,南方的开发要比北方艰难得多。它不容易开发,就造成了南方的人口稀少。有时候一个县占地很广,也就几千人。可能我们要走几十里地,才有一个邻居,它的开发整体上要远远落后于北方,这是南方总体的情况。

      但是南方呈现是点的开发,在各个地区它的优点也显现出来。比如说靠海的地方,它能够煮盐捕鱼,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深入内地一点的太湖流域,这个地区就开发得很早,非常富裕。南方是一个水网丘陵地带,水资源非常充分,这就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太湖流域比较早期的开发成熟度高,这个地区就养育出最有南方特色的农业。什么农业?以水稻的栽培作为它最主要的特点。

    按照以前的研究,一直认为水稻很可能是在云贵这一带首先发现的。但是从今天我们几十年的考古的情况来看,可以确定应该是在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一带,最早出现了对水稻的栽培,年代大概可以推到8000年左右,这就和北方完全不同。

      中国北方开发出来的最主要的粮食品种,是我们今天说的五谷杂粮,就是小米、黍、高粱等,这是属于中国北方最早栽培种植的粮食。南方最早培育出水稻,而水稻培育成功又造成世界性的影响。水稻大概在2200年前,由江南分别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它又形成了朝鲜半岛、日本这样一个水稻文化的农业圈。它的整个风俗和江南非常接近,所以水稻的种植是南方的特色,非常重要。

        南方地势潮湿,南方人针对这个特点,采用了一种火种的方式。很长的时间内,做经济史的人在评论刀耕火种时是把它作为一种落后的生产形态。其实这个看法是错的。因为南方潮湿,所以人们秋收以后往往放火烧这些稻草烤田,而且烧完以后的这些草灰又成了肥料,有利于第二年农业的种植,所以形成了一个南方特点的刀耕火种。

      南方每一个地区的开发的成本很高,就使得种植的作物,首先追求单位的产量,其次是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开发出瓜果桑麻,食物非常丰富。所以整个南方开发出来的地区,就没有挨饿受冻的担忧。当然另一个方面,因为生存比较容易,所以人们就不会太努力。司马迁告诉我们,在江淮以南没有见到挨饿受冻的人,但是他同时也很少见到千金的富人。(见《史记·货殖列传》:“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和南方比较安逸、安于现状的状况相比,我们看到在汉代之前整个北方的人们要勤劳得多。比如说北方的泗水、沂水以北的地区,它同样适合种植五谷桑麻,可以饲养六畜。但是它的问题是它开发得早,人口繁衍造成了地少人多,而且经常遭受水旱灾害,所以生存不容易。为了防备这些不时而来的灾害,老百姓就喜欢积蓄财物,家里都有储备。

      整个北方大部分的地区,从最富饶的关中到中原,一直到山东地区。总体来说,老百姓普遍的勤于农业,而且很重视人,所以产生了“人本主义”的思想。东部地区像齐国、赵国这些地区,它的文化比较发达,居民聪明灵巧,除务农以外,善于把农产品、畜牧、牲畜进行商贸交易,通过做生意获得财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