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2017年的10个好故事征选专题(非虚构组)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社会热点

迪士尼何止天价插队费:有钱就是上帝,没钱可别进来

2018-01-30  本文已影响379人  土逗公社有更新

(图片来源:chipandco)

迪士尼是美式文化帝国主义的代表。除了大家熟悉的动画电影和主题乐园产业外,迪士尼集团拥有几十个不同名称,横跨出版、广电、互联网、音乐和戏剧行业的子公司,包括著名的美国广播公司ABC、体育频道ESPN。截止2014年9月,整个集团公司全年营业总额为488亿美元,是仅次于索尼的全球第二大媒体巨兽。

迪士尼和其它媒体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苹果的乔布斯生前曾是迪士尼主要持股人之一。迪士尼和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合资在亚洲推进ESPN体育频道业务,又和赫斯特公司、NBC三方合资成立娱乐频道A&E Networks。

美国批判学派领军人物赫伯特-席勒在1973年的《头脑经理人(The Mind Managers)》一书中以迪士尼为例,认为它是美国大企业利用电视娱乐产业,掌控民众思想的重要工具。

2001年珍妮-瓦斯科的《理解迪士尼(Understanding Disney):制造梦幻》有一章专门分析迪士尼乐园。她认为:“尽管迪士尼声称只是为了家庭娱乐,但它最终呈现的是一个充满价值引导的乐园环境,在里面对经典迪士尼动画的主题进行延伸和扩展,成为一个充斥着美国意识形态的物质实体”。

从“经典”到“丧失灵魂”

(图片来源:pexels)

所谓“经典迪士尼”是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及同事在1920年代末到40年代创作的早期作品,它们以美国的小镇和农庄为背景,表达健康、无邪的儿童题材。1955年第一家迪士尼乐园在洛杉矶开放,适逢战后“婴儿潮(baby boom)”出生的孩子们需要娱乐,而普通美国工薪家庭收入也以较快速度提高,为乐园提供日益增长的有效市场需求。该趋势延续了大约30年。

80年代新自由主义抬头。里根上台,背弃大资本与工薪阶层的“战后共识(post-war consensus)”,阶级差距开始拉大。迪士尼公司也经历转折。一方面发生内部权斗,外戚入主,赶走了老东家迪士尼家族的成员。另一方面,迪士尼沦为“丧失了灵魂(soulless)”的逐利工具,铜臭味远远压过“经典迪士尼”时期的健康无邪。具体到乐园有几方面表现。

一是商品化和消费主义倾向明显。快乐的经历、甜美的回忆,在这里都是公司出售的商品。有钱就是上帝,没钱可别进来。这是相当明显的潜台词。

二是售卖美式商业文化。迪士尼不但买自己的东东,更帮通用电气GE、通用汽车GM、AT&T、孟山都Monsanto等公司做宣传。特别是在乐园的“未来世界”部分,放眼望去基本全是植入广告。说迪士尼乐园全面地将美式资本主义合理化,这恐怕并不为过。

三,过度控制乐园里的空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劳动过程。原来美国的迪士尼乐园里也有好像富士康一样的学生工,美其名曰“实习生”。他们在服务乐园游客的时候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开除,比如站立时靠着灯柱或手放到裤带里居然都是“违规”的! 实习生收入少得可怜,战战兢兢担心被炒,因为他们是“实习生”,不受劳动法保护。这样钻法律空子的剥削制度安排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像富士康?

最后,乐园呈现的是漂白过的美国史。里面看不到资本恶性膨胀带来的社会问题,看不到阶级、种族和性别不平等,看不到矛盾与冲突。连马丁-路德-金也不再是社运领袖,而被“和谐”成流行偶像进行售卖。麦克-华莱士在他的《米老鼠历史》中一语双关地指出:这已经不是历史(history),而是“迪史(Distory)”,即它已遭到Disney的严重歪曲(Distort)。

(图片来源:pexels)

“奇妙”的真实

我小时候喜欢的美猴王形象也诞生在那里:《大闹天宫》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 迪士尼不至于像借用花木兰一样,对孙悟空也“二次创作”吧?我想大概不会。但难以避免的是,美式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在上海马上会有新的桥头堡;“失去灵魂”的商业文化也会更有效地“趁童年将孩儿们一网打尽(Catch Them When They Are Young)”。

对此,大家可得提高警惕。别以为迪士尼不光在香港,而且来上海了,更进一步中国化了,就是好事。事实上,早在迪士尼乐园登陆上海之前,在80、90年代,它已依靠剥削中国的廉价劳力进行盈利,包括在玩具厂做米老鼠唐老鸭的普通工人,也包括用画笔和电脑工作的辅助动画制作人员。

这些为迪士尼献出青春的中国劳动者,应当数以万计。他们绝大多数已步入中年、老年。我想问,他们中有多少人会带着孩子去买上海迪士尼的门票?他们有足够的钱吗?就算有钱,他们亲身经历了迪士尼“失去灵魂”的商业文化,还会再让他们的孩子们去享受什么“奇妙的旅程”吗?

至少有一个人不会。

她是我在洛杉矶碰到的一名迪士尼前员工。

她是中国人,80年代从武汉美院毕业,在佛罗里达画了18年米老鼠。不料,却在40多岁的年纪遭到解雇。

我搬家要卖旧家具。

她刚丢了工作,从佛罗里达搬到洛杉矶。

“这些真的很好”,她指着我一屋子的宜家家具对我说。

“不过——还能再便宜点吗?”

我点了点头。

多少钱已不记得。只记得她表情木讷、哀伤、无助。至今无法忘怀。

那是一张你在“奇妙”乐园里,永远无法看见,甚至无法想象的脸。

作者:邱林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