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疏乱谈

112 三立歌风台 02 三字经 篇 1

2021-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莫一多

王应麟 先生的《三字经》,2018 年 9 月版


以下是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学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12.27
【王应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莫一多】过去,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搬家了好几次,从坟地到城镇再到学堂隔壁。这种行为像极了现在的父母买学区房的样子。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能好好地专心学习,做了一些行为来劝诫孟子端正学习态度。因为孟子的母亲是以纺织来维生的,所以用断机杼来警示孟子。相类似的行为,也有岳飞的母亲在他的后背刺字的。

莫一多&教育 => 孟子和孟子的母亲是个非常非常特殊的例子,外部环境的改变是让孟子专心向学的其中一个因素,一定不是唯一因素。孟子的母亲,不仅仅改变了居住环境,而且孟子的母亲还用了断机杼的警示行为,还有就是孟子和孟子的母亲的交流方式也很重要。

【王应麟】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莫一多】过去,在北京燕山有一位窦姓人家,叫做窦禹均。他遵循 “义” 理来教育 5 个孩子,因此创造出了 五子登科 的光耀门楣的事迹。

莫一多&教育 => 古代的 仁义礼智信 是五常,义 是五常之一。义 在墨子提到的是仁义、道义,我也不太确定理解到位了。

欢迎各位小伙伴补充信息给我~ 附上一些其他人的话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见到应当做的事而不去做,是怯懦的表现。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羞恶之心是指对自己以及别人做不应当做的事(不正义)感到羞耻和憎恶。

义理教育应该有包含孟子提到的“羞恶之心”,对事情有自己的正义与否的评判,有羞耻和憎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