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记忆(十)——吃糍粑
少年记忆(十)——吃糍粑
昨天看到日更达人zm易文的作品《咸肉菜饭》,里面提到糍粑和糯米饭。在评论区聊天时,我说我曾经吃过二十几个糍粑,zm易文回应说:“ 先赞,但是,若是现在还没事,过去吃二十几个,要吃穷的。” 今天早上在香山驿站绿道,思考今天简书写作时,想起去年九月二十三日,曾在朋友圈发过一篇短文,现原文复制,添加“吃糍粑”为短文题目,作为今天日更简书,敬请分享。以下就是复制的短文:
今天是秋分,是国家首届农民丰收节!下列图片中精美的黄金果(又称百香果)是老家乡亲的辛勤作品,这几天,关于福建省武平县黄金果种植、采摘、评比、试吃、电商甚至文学故事的微信纷纷刷屏,美仑美奂。今年端午节回家时,“来武平我氧你”的广告牌曾引起同行的太太的朋友无限遐想和神往,后来的几天,家乡的山美,水美,农副产品更美,餐桌上美味的食品更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令其赞不绝口。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持续发展,四十年的翻天覆地,现在的老家再也不是四十年前那个连米饭都吃不饱的穷山村了。
去年中山中学校庆时,曾经与昌进和操古俩位好同学回忆儿时最难忘的吃糍粑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家的生产队庆丰收的主要节目是割新禾时打糍粑,在那个米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没有比随便吃的节目更有吸引力了。那个时候的生产队,每年秋收割晚稻时,都会选择某一天,用新收割的糯米打糍粑,大家先去田里割禾,中午到生产队指定的负责打糍粑的家庭吃糍粑。那天中午,生产队里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少,不论是否参加劳动,是否去田里割禾,都可以去吃糍粑,除了不能带走(现在叫打包),现场随便你吃,可以毫不顾忌、放开肚皮吃。
这个中午,生产队了所有人都是满脸兴奋,都是开心满怀;相互之间没有隔阂,父母也不会管孩子,老婆也不会管老公。大家都端着碗,夹着刚打出来的新鲜糍粑,有人坐着吃,有人站着吃,有人边走边吃。那欢声笑语的场面,那糍粑飘香的味道,还有和谐似一家人的热闹场景,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少年记忆(十)——吃糍粑
记得有一年,生产队里照样提前通知说,第二天上午打糍粑,我和大哥吸取了去年的教训,当天晚上就没怎么吃饭,预留好肚子准备明天饱食生产队的糍粑,第二天,天一放亮就去割禾了,割到十点左右,大家聚集在邱星光家的晒谷坪上,争先恐后,没有丝毫的客气,把刚刚打好的纯糯米糍粑纷纷装进自己的肚子里。
我和大哥当然也不甘人后,先粘白糖(甜)吃,然后粘豆粉(咸)吃,然后喝点凉水继续吃,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一直坚持吃下二十几个大糍粑。说实话,生产队里的糍粑真的好吃,那种滋味,几十年了,一直到现在都依然时常回味。虽然很多年来吃过江西、梅州和广西等多地的糍粑,但好像都没有生产队的糍粑那种滋味。
我家大姐和大姐夫也是打糍粑的好手,他们打的糍粑在老家中山镇还小有名气,但我每次吃的时候都觉得不如生产队时代庆丰收的糍粑。必须交代的是,因为中午吃了二十几个甜糍粑和咸糍粑,撑的肚子没办法弯腰,我和大哥下午都没有再去参加生产队割禾劳动,没有工分计账,记得是在龙头湾山坡上转溜了一下午。当然,晚饭肯定也省了。
早上陪太太去市场买菜时,看到她买了一拖车的各式各样菜品,望着繁荣的市场,十分感概和满足。十三亿的中国人,只要有手机,手机里有零钱,想吃什么就可以买什么,就可以吃什么。联想到早上的新闻,习总书记关于农民丰收节的讲话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再联想到这几天老家黄金果推广宣传活动的热闹场景,作为曾经的农民,作为家乡的游子,突然觉得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庆祝首届农民丰收节之际,为家乡的农业,家乡农民的精美作品做个宣传,期盼家乡的农业欣欣向荣,老家的乡村繁荣昌盛。
以上就是去年写的短文,配图是黄金果和百香果及家乡著名的宣传广告语。
少年记忆(十)——吃糍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