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

锻造自我的完整一一《阳明学述要》引述《传习录》

2022-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HMIA
《阳明学述要》 《阳明学述要》
《阳明学述要》
《阳明学述要》

《传习录》上的这一段关于每个人都可以修炼成圣人的表述,与佛陀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给朋友分享过。现在把它整理成文字。

阳明先生的学生希渊问:老师,你说圣人是每个人都可以学成的,但像伯夷、伊尹他们和孔子的天赋才能终究是不同的,那他们究竟是哪里有共通之处,让他们也可以像孔子一样成为圣人呢?

这其实是想问,我们每个各具特色的平凡的人有哪一点和伟大的圣人是一样的,可以此为依托成长呢?如果没有这样的东西,那每个人都能成佛岂不是一句虚言?

阳明先生说: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像金子是金子一样。没有一块金子没有杂质,但能被称为金子的一块金属一定含有比例金的成分,当然,金的成分越精纯,杂质越少越好,接近纯金的被称为足赤金。但即便是金含量低一点也是一块金子,其中金的成分与足赤金中的金是一样的,这种金的特质与它含在哪里,有多少分量之间没有关系。

同样的,圣人的才力大小有不同,但他们之所以为圣是因为他们与天理和智慧是一体的。当我们也体现出天理与智慧的时候,我们与圣人就是一样的了。与才力的大小没有关系。

所以我们学圣人不过是自我锻炼,让心纯净,将杂质去掉,正如煅烧一块含金的金属,将其中的杂质去掉,炼成一块纯金。

每个人天生的气质不同,有些天生杂质少些,有些天生杂质多些,但我们都是依天理而生的,所以没有人不含有天理的成分,只是说杂质越多,锻炼越难。

但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做圣人的根本是什么,以为圣人是因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才成圣人的,所以都去增加知识、显摆知识。殊不知,只在知识上争高下,反而造成知识越多,欲求越多;知识越张显,天理越被遮蔽。这就像一块金子的纯度不够,不锻炼,反而增加各种杂质以增多其分量,增的越多,离足赤金越远,到最后就不能称为"金"了。

学生德章说:我听到先生把尧舜比喻为万两金子,而孔子只有九千两,心里不太安,这样比会不会不适合?

阳明先生说:你这又是从表面看问题,为圣人争高下。哪里有高下之别呢?尧舜的天理与孔子的天理岂不是一样的?即便是一个普通人,当他炼到精纯的时候自然直通圣人,自然融合,没有彼此。而后面的儒生们只在斤两上计较,就走入了歧途,走上了功利。要知道,大以大成,小以小成,做自己能做、且当做的,就是在自我锻炼。在自我锻造中走向自足与自在,因为这圆满自足的天理原本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在这段文字里是不是也看到了所谓"老庄反智"的影子,阳明先生也不认为徒增知识为益,其实与老庄一样,阳明先生也认为知识如不能在实践中化入自身体系,成为鲜活的感悟,那就只是掺和的杂质,背负的包袱,与人生何益?

那如此说来,天理不是知识,天理不外在于我们,那天理是什么呢?

如果我说是意识之光,恐怕这样的表述依然是不清晰的,但我已无法让它更清晰,只在你感悟到的那一瞬,一切就都明白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