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出草堂客栈一转弯,就看见巷道里一个长长的身影,提着一口袋,鼓鼓的。迎着太阳,看不清楚是什么?后边七八米,也是大爷大娘,提着口袋,蹒跚而来。喔,赶集买菜回来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这不是我早起的原因吗?三年前,第二次出差阆中,东逛西逛到一条小巷,老远就闻到臭哄哄的粪便味道。原来是托运的马和几只羊散落在角落,等候主人的发落。
昨天,第三次来阆中,就那羊马粪便气味记忆犹新,决定利用吃早餐时间,顺便再去看看,我都奇怪自己的想法,这是为什么?
日上三竿,集市熙熙攘攘。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铺面都大开迎客,理发店的老师傅搬根板凳,当街磨着剃须土刀,补鞋匠也在准备家什,记得上次他给我扎过公文包的线,老样子,似乎三年就在一瞬间。
踏进牛肉包子店,精瘦的老板过来招呼,“兄弟,今天来点啥子?”“两个包子,一碗牛杂,不要海椒”。“马上来,盐巴海椒自己放,想吃好多加好多?”我大脑飞速运转,我昨天来过吗?说得我像常客一样。牛杂一如既往的烫,白烟里裹挟着芹菜的清香。包子变袖珍了,还是我的记忆关联到了别处。一块钱的包子和八块钱的牛杂汤比较起来,包子好贵,但好吃,那再来两个。不然,怎么这么多顾客打包,搞得内堂师傅不断报时,还有5分钟,3分钟……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趁等的空隙,去对面阆州牛肉买了两块“张飞”牛肉,今天女儿要回乐山家中,晚上一起尝尝父亲从远方带回来的“礼物”。有如…
80年代。爷爷,妈妈赶场回来,都是有惊喜的。小部分时候是割肉回来了,可以开油荤,当然高兴啦!但是还要等好久好久……“馍馍”,油条或馓子,拿出来就开干,好好吃。最最最高兴的是闻到花椒香味,一定是卤肉,用牛皮纸包着,部分被沁透,泛着油光,直流口水。
如今的孩子,物质丰盛却少了这样的喜乐。当做故事听听,眼里是“奇怪”的疑惑,有这么夸张吗?在未来她不会有我这样的想起。但,我以这样的方式,重温一个美好的记忆。是关于我的长辈,关于赶集的记忆。
街上,人越来越密集。在这2300多年历史中,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的集市。身处其间,我的记忆覆盖了美团饿了么淘宝京东。眼里只有周围的,似乎很“古老”的行业,人气旺活力依旧。看看吧,补鞋补锅的,老式理发土刀修面的,掏耳朵算命的,江湖郎中摆摊的,榨油弹棉花的,家电维修收购破烂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时间把在别处都淘汰了的沉淀下来了,是因为普通老百姓时刻需要着。
不经意间就传承了下来。如果你有了些年岁,来这里逛逛,总有一些物件,景象会让你思绪万千,温暖如初。
给人的错觉是这里是偏远乡镇不是县级市5A级景区中心,这里是80年代不是21世纪初。真实的是大都市包容着古镇;现代包含着古风。我恍惚在地理突变间跳跃,在历史时光中穿梭。
“兄弟,包子两个,慢用”精瘦老板把我从浮想中拉了回来!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 到阆中一定要去赶个集享用完早餐,开启导航定位往回走。耳机听导航,手机端着拍个不停。
两个大娘热情的握着彼此的手,站在窄窄的街道中间,旁若无人,肆意寒暄。
买菜的中年妇女,聊到哪个话题,笑岔了气,感觉不雅,用手捂着嘴乐。根本无视两个选货的买主。
就这样的街道,两边杂七杂八。就这么点自家东西,拿到这里来卖,也不太上心,对买主的还价漫不经心。买卖变得不那么重要,反而,耳朵对准对面的打趣,回应迅速,生怕吃了亏落了下风,生怕别人接了嘴,冷了场,你来我往,谈笑风生。
如果,再过10多20年,当80后都50了,还有多少人会沿着前人的生活轨迹,肩挑背扛,起早贪黑,把买卖当休闲,把赶集作为自己一种必不可缺的生活方式呢?
我围着集市找了一圈,尖起鼻子,也没有闻到三年前的粪便味道。
也许,今天能看到的,就是遗迹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