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适应未必是好事情
“青蛙效应”源自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进煮沸水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蹿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热度难忍,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科学家经过分析认为,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离险境”,是因为它受到了沸水的剧烈刺激,于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来,第二次由于没有明显感觉到刺激,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没有了危机意识,它觉得这一温度正适合,然而当它感觉到危机时,已经没有能力从水里逃出来了。
“青蛙效应”强调的便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人性中天生具有一种惰性、一种安于现状的趋向。许多人往往不到迫不得已,不愿意去改变已适应的生活。但是,如果一个人久久沉迷于这种所适应的、缺少变化的安逸生活当中时,往往会忽略周围环境的种种变化,以至于当危机真的到来时,就像那只青蛙一样只能坐以待毙。
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明白,造成危机的许多诱因早已潜伏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一旦管理者麻痹大意,缺乏危机意识,没有足够重视。有时,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经过“连锁反应”“滚雪球效应”“恶性循环”,都有可能演变成摧毁企业的危机。
“青蛙效应”告诉人们,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的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最后就会像那只青蛙一样,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一个企业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要沉湎于过去的胜利和美好愿望之中,而忘掉危机的逐渐形成和看不到失败一步步地逼近,最后像青蛙一样在安逸中死去。而一个人或企业应居安思危,适时宣扬危机,适度加压,使处于危境而不知危境的人猛醒,使放慢脚步的人加快脚步,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过去。
企业要避免“温水煮蛙”现象,首先要求其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企业才不至于在战略上迷失方向,不经意之间滑入危机的泥潭之中。值得重视的是,危机管理并非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或某些职能部门,如安全部门、公关部门的事情,而应成为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位员工共同面临的课题。在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的基础上,企业要善于将这种危机意识向所有的员工灌输,使每位员工都具备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员工对危机发生的警惕性,使危机管理能够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做到防微杜渐、临危不乱。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有危机意识是我们应该从“青蛙效应”中领悟的。在职业和生活上都是如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回顾一下过去,当我们遇上猛烈的挫折和困难时,常常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可一旦趋向平静,便耽于安逸、享乐、奢靡、挥霍的生活,而不断遭遇失败。一个人就像一个公司,如果陶醉现在已有的“卓越”中,那么就只会走下坡路。
与青蛙相比,人毕竟有高级的思维。青蛙在逐渐加温的水中是无知的,而人却有能力及时辨别自己的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个人、企业和社会能够及时警醒,居安思危,并采取种种积极的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应该时刻充满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你只有不断地保持自己的饥饿意识,设定远大的目标,才不会在生活各方面的竞争中被打败。你只有时刻保持面临危机的心态,才能在真正危机到来时临危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