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思考

彼此之间话有无

2020-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秋日昏鸦

l有和无的相对性

l彼有与此无

l此有与彼无

我们有一种直觉:“有”是多样的(所谓万事万物,排除了所有的多样性的“有”之外,才是“无”。

“有”的多样性似乎没有穷尽,但根据现代物理学的探索,物质粒子、某些特殊的粒子(如光子和中微子、更加微小的粒子如上帝粒子)、电磁光能量场、引力场之外,有也就变成了无。但物理学又发现,之前认定的无——真空,不空——有涨落、有起伏,可以“无中生有”,又郁闷了。

也许,任何一个给定的物体(或系统),则存在一个绝对性的无,和一个或多个相对性的无?这看似胡言乱语。

对于一条鱼,水面之上和水底之下就是相对的无——这样的“无”,你既可以称之为空间,也可以视之为“虚无”——因为对于鱼而言,只有水(这部分空间)才具有现实意义。

 如鱼得水,鱼水之欢

对于一粒电子,电子云层之内和之外的“存在”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原子核对它的影响却是不容忽略的。自由电荷的移动,可以认为是在一种更大的电子云环境之中进行的(所谓外加电场,某种导体之内)。虽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粒子加速器)可以给电子加速,令其飞翔在自然状态下原本虚无之境,但这时的电子不知还是不是电子?

因此,“空间是什么”便成为一个首先需要定义的概念。

依目前的物理学理论,“空间”首先是个独立的存在,无论有没有物体或有怎样的物体(包括质量与能量场),空间都是一个“绝对性”的客观存在——只不过,人们认为空间会由于物体的存在而发生些许的改变(仅仅是形态的变化而已)。没有物体,便没有空间,似乎有些唯心主义,或者被视之为虚无主义。

关于空间如何存在有两种说法:说法一,在“从无到有”的一刹那,先是有了空间,然后才会在其中出现某种形态的“有”。甚而,(说法二)空间是先于“有和无”而存在的,是一种根本性的、先验性的“存在”——在没有“有”(物质、场等空间本身之外的其他客观存在)只有“无”的时候,或者连“无”也没有的时候,空间就亘古存在、被称之为“真空”——呈现为一种横平竖直的绝对性样貌;而一但有了“有”之后,空间形态就会不断地变化以更好地适应“有”。

这个观点有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味道。一种先于有和无的“有”——所谓绝对真空、绝对空间。但逻辑学因此而被“毁三观”。因为我们这时没有办法导入“时间”——虽然我们尚没有给出时间的本质性定义,但时间必然是以“有”作为前提条件的——否则,即使“时间存在”也如同“无”——就像光子的时间停滞那样,虚空的时间也无法流淌——因为这时还没有时间的任何载体(物体)出现。基于此,“基于闵氏绝对平直空间的相对时空”其实是一个拼凑出来的概念——时间+绝对空间。这就像一架华丽的马车,没有主人或乘客,也就只能呆立在那里。

因此,将空间放在“有”之后,似乎更加顺理成章;也就是说,物质、场是“有”的一种存在形式,而空间、时间也是“有”的一种存在形式或者称之为存在条件;物质与时空,不是寄生关系,而是共生关系。但这会使我们目前公认的“相对时空”概念岌岌可危——但好在这其实不过是人们的一种习惯而已,就像“以太”没有了而世界还存在一样。“时空物”三位一体的可能性、可行性,需要认真评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