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史论书

困惑

2023-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筱笑盈盈

“一部好的小说让人手不释卷,难以抗拒。恰似我们坠入爱河一般,爱情的魅力让人难以抵抗!”我也想写出这样一部小说来,但是怎么办呢?

最近一段时间,我脑子里总是冒着泡泡:我不停地提笔写下的故事,为什么总是只能成为一些半截子工程,却没有办法把它们写完呢?

为什么我清晰的想法,往往随波漂去,成为岸边漂浮的一推堆碎屑了呢?

在我构思小说时,我总是心情激动,心潮澎湃,似乎这是个前所未有精彩的小说。

然后,写着写着,惊心动魄没有表现出来,跌宕起伏变成平平淡淡,中规中矩。

那仿佛已俨然成形的故事,突然就偃旗息鼓、一蹶不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或“流产”,或成“烂尾楼”了。

是不是我能力欠缺,是不是自己不是这块料,是不是我的写作已经到了瓶颈期了?

……

总觉得离这些自己仰慕的老师相差甚远,大相径庭,望尘莫及!

这些困惑与日俱增,听群里老师的课,感觉都很有道理,很有感触,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又感觉一头雾水!

看着书友们一篇又一篇的佳作,投伯乐的,上榜的,自己最多只是出来个推文而已,根本算不上佳作。

有书友鼓励我去投伯乐,去投公众号,我却一次都不敢迈出这一步,更别说投其他地方了。

这难道是不自信的表现?

我无法弄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到底是我心无灵犀、茅塞未开,还是学习不够,读书不够?

其实我也明白,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不断猜想与试错的过程,你要么一枪中的,直击靶心,要么不着边际,完全脱靶。

写作似乎根本就没有切实能起到指导作用的规律或者技巧可循。

一位教授曾经说过:“写作是艺术,不是科学,他确实无法轻而易举的学到手,如果你想叫我把写作变成一学就能上手的差事,或许你就不该来这儿上课了。”

他还说:“你就不停地学啊,学啊,学啊,直到你终于开始有了一丁点儿感觉。这需要年复一年的刻苦修行。”

看来,这写作的确是个大难题。这年复一年,到底是多少年?

什么时候才能对写作有点感觉了呢?他说的这个感觉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

是在一时间顿悟呢?还是说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你怎么确定自己体会到的感觉是确实无误的呢?

估计等这些问题都参透了,你也就有所成功了吧?

好吧,那就老老实实,花上多年的时间,耐心等待这种感觉吧!

即使当真要花上好多好多年,我也愿意奉陪!

我不在意现在有什么成绩,只要埋头写,认真读就行了。

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更何况写作呢!

可能写得越多,越是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吧!

有一句话说得好:凭什么你写的东西就一定能让人值得一读呢?

所以,我就得一直写一直写,直到有一天你写的东西能让人值得一读了为止。

我要把所有的错误犯上一遍,然后再达于理解。

这样,可能我在路上会吃很多苦头,可是当我成功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才真能有所收获。

众所周知,当作家有诸多烦恼,我只有把这些烦恼都尝遍了,并且人们在讲述故事时可能犯的错误都犯过了,还犯一些人们以为绝不可能犯的错误,估计我就百炼成钢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