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内在的小孩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匹恶狼和一匹好狼,最后哪一匹狼会存活下来呢?”
是你喂养的那匹狼。
———张德芬

幻想:和你亲爱的孩子与深爱的伴侣在一个阳光普照、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在漫山遍野开满雏菊的山头,微风徐徐,一袭长裙的最美的你。此刻的内心是否是宁静的,呼吸是否与心同源,包括身体是否也会“羽化而登仙”呢。
再幻想:此时乌云密布,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最爱的洁白纱裙被雨水打成脏兮兮的,孩子哭泣着,伴侣埋怨你出门不看天气预报,此刻的你内心还是宁静的吗?你的呼吸和身体依然是同步于心的吗?

(一)认识
我们当中有些人可能面临过:失业危机、感情困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这些让我们备受煎熬的伤痛,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把那些我们潜意识里的遭遇归结于宿命。
我们也曾迎着风奔跑过,也曾在深夜里蜷缩在一角痛哭流涕过,也曾努力过、勇敢过,可为什么常常心想不事成呢?
当我们卸下心外层的铠甲,正视中间层的脆弱、痛苦和压抑在心里积累成山的愤怒时,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心底那个弱弱的声音在呼唤着我们。
是否,面对不喜欢的事或人时还强颜欢笑、违心而为之?
是否,面对处于弱势的母亲时,想以拯救者的姿态付诸全身力量去承担起家庭和谐的重担?
是否,面对你粗暴、不讲道理的父亲时,出于孝道的初衷独自默默压抑着愤怒已是许多年?
这些就好像太阳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乌云则是我们各种情绪、心理活动的阴影。唯有在宁静、沉寂中坦然下来,才会有乌云散开的幸福来临。

(二)觉知
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我”的概念,即本我、真我和超我。当我们快乐愉悦的时候,这三者是平衡真实的状态,也正是我们毕生所追寻的最理想状态。
我们大多数人的头脑里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即“环境决定论”,我们中90%以上的人都会将自己有所作为与不作为的原因归结于我们周围所身处的环境系统,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归因去洞察我们对父母的初心吧!
我们的父母生活在那个资源匮乏、教育落后、以票换粮的年代里,我们父母的爸爸妈妈整天为生计殚精竭虑,与饥饿做着抗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哪个父母不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毫不遗留的通通给孩子?可是生存要比教育更重要,不是吗?
现在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我们却只追求事实的结果,父母没有履行承诺我们就认为那是不爱我们的体现,我们怨父母没有把我们认为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也不问自己应不应该这样去考虑。
我们要明白这样的一个真相:天底下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会尽到责任的,难道在这样的真理面前我们还较劲?最后输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难道我们的父母真的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吗?
回想多少个日日夜夜,父亲也曾趴在炕头上教你扳指头算数,还夸你记性好呢。每逢家里过年过节,总买你最喜欢吃的东西,偶尔不知缘由的摸摸我们的额头。离家远行时,屹立在家门口的那个不忍离去的背影不正是默默陪伴我们的爸爸妈妈吗?
父母也是凡人,他们省吃俭用教我们争气勤奋上进的道理,那曾经是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希望,他们苦惯了,不舍得我们重蹈覆辙,便采取了一种代代都遵循的教育模式,误将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要想不受原生家庭痛苦影响,解决方法就是去面对它,找到我们受此影响的观念和错误的惯性逻辑,和父母交换角色,无论是选择维持现状、还是寻找平衡的处理方式,这都取决于我们作为一个灵体的核心意识。

(三)拥抱
与自己的内在和解,便是和自己的整个世界和解。
脆弱、痛苦、恐惧与负罪感,都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不管我们多想去逃避它,它都不会因成长的轨迹而渐渐消失匿迹,却反而更加的刻骨铭心、一步步的腐蚀着我们的内在。
所以,想要不痛苦就要去学会与痛苦安然处之,让自己全身的能量汇集在头顶。深呼吸,想象有一束光随着你的呼吸直达你的每一个细胞,直到心的部分慢慢有了温度,也就真正会接纳我们也曾是孩子的父母了。
身体是我们发现自己有情绪最好的见证者,而心则是我们冷静思考后的最终场域。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灵体,只有整合出属于自己的灵性空间才能心无旁骛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所在。
压抑自我是最耗费能量的处理方式,只有慢慢消化、把心里最不愿提及的那部分当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才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去福泽我们身边的一切。
所以去拥抱自己的内在吧,哭泣并不代表示弱,而是更高形式的谅解与接纳,勇敢坦然的对内心的创伤说句:“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