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盖住了过去
中国的房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了,但是怎么看,都不像房子了,反倒像一排排整齐的积木,按规律地组合着,也不是用来住人的,主要是用来摆着展览的。现在,它成了最时尚的话题,并且永远不用担心会过时。
![](https://img.haomeiwen.com/i5568678/d9febf881a6c04da.png)
外出三年,回乡之后,经常迷路,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就转晕过很多次,那是一条二十多年间走了无数次的路,早已经面目全非。最严重的一次,骑着自行车,晚上八点多,硬是在两条路上转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正确的路线,回到家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我所居住的湾子,四面都是新建的楼盘,从窗户往外看,颜色分明的高楼群霸占了所有的视线,别的乡村都是靠山而居,我们是靠楼而居。在平原地区,我们生活在了一个盆地中心。
以前的农民,土地是他们的命,现在的农民,土地都不种了,租给穷得连地都没有的外乡人去种,他们的命就变成了房子。旧房翻新,平房变楼房,前屋后院建成房,两层不够,加到三层,三层不够加到四层,一间不够,加到两间,两间不够加到四间。
在我外婆的那个大队里,把房子建成四间四层的都不是稀奇,建起来之后,小点的租给外乡人住,大些的直接租给小作坊做厂房。唯一一条进出大队的路,被来往运货的大卡车轧得坑坑洼洼,还不如以前的泥路平坦。家家户户建房的泥沙创造了漫天飞舞的粉尘,以前可以晒粮食干菜的地方,现在晒干的衣服比没洗的还脏。走到哪里,鞋底都像是踩着沙,不再有脚踏泥土的踏实。外公看着别人家的新式楼房,心里痒痒,前年在老房子的对面做了两间新房,这新房还没住熟悉呢,又要把老房子拆了再做新房。
今天过节,去外婆家看看老人家,没想到去做了半天的泥瓦小工,提沙搬砖,出了一身汗,心里竟有些伤感。我很喜欢外婆家的老房子,那是在我还不是太懂事的时候建的,自记事起,我所有温暖的记忆都发生在这幢房子里(图文无关),有每年夏天都会来睡上几日的屋顶大通铺,有一群姊妹围坐着嗑瓜子看电视的房间,有一大家族每次聚餐吃得火热的客厅,有捉迷藏熟悉的各个角落,还有那个坐下一大家族的人,打牌、闲聊、晒太阳的大院子。以后,只能出现在梦中模糊不清的场景中,聊以慰藉我对儿时单纯美好的时光的念想。
猛然意识到,外公外婆都年过古稀,外公已是满头银丝,外婆的腿脚也因骨骼变形而行动迟缓吃力,他们都不再像记忆中儿时的强大可靠,看起来那么脆弱,像儿时的我们一样需要保护。
我想,每一个想盖房子的人,都是想要往前走,时间拉不住我们往前走的脚步,也同样留不住记忆里的温暖。就像每一幢新楼都会盖住一方承载记忆的土地,然后若无其事地将那些记忆抹去,创造新的历史。
我们盖着房子,房子盖着我们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