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好文推荐不学有术者慎入悦读越读

同读一本书《写作好好:通向自由人生的修行》之(二):灵感——泉眼

2019-02-12  本文已影响71人  方海敏
同读一本书《写作好好:通向自由人生的修行》之(二):灵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下爱清流

前日阅读简友暖暖育儿家李玲所著的关于《写作好好:通向人生自由的修行》1—29页,写下读后感:

《同读一本书<写作好好:通向自由人生的修行>之(一)——素材: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下》

昨夜反复翻看31—82页,一次次被《让写作灵感汩汩流动的秘密》中真实生动的故事和丰富有趣的写作案例感动着,真切感受到作者在文字里所表达的“在写作中找到面对自己、敞开自己、拥抱自己的方法:获得写作素材,获得灵感,发掘并抒发自己的故事。”

今日再次阅读,写下关于捕捉写作灵感秘密的读后感:

当写作灵感如清泉汩汩流淌时,文字的美随灵感的流动而泛起层层涟漪,飘来阵阵清香,犹如“泉眼无声惜细流”,反串到“满架蔷薇一院香”的美美与共。

01.触及心灵输出“美

让文字生动细腻,有血有肉,是每个码字者的初衷。读书积累,模仿书写便是许多码字者的“法宝”。但作者李玲告诉我们“再精美的文字,若不从自己的心田流过,不经过自己的内化加工,充其量只是模仿。”

书中列举旅游者写游记、在生活中发现自然之美,不只“到此一游”、“拍照留影”的表面浮华,而是要用一颗能与周围事物建立连接的心,让心在。“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尝到的、触到的、对接到笔端,就算是最直白的文字,也有强大的感染力。”

写到这,我忆起曾经写过多篇游记,那些美丽的山山水水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叙述,并没有加进自己的情感,至今翻看也是干巴巴的犹如一潭死水。而那日去了熟悉的石油河,也许是自己曾经熟悉的地方,那情那景触及到内心深处,写了一篇《又见石油河》。虽然没有做过多分享,没想到阅读量也有几百。

至今翻看再读,那些昼夜摆动的钻井机、那条干枯的河、那些陡峭的山、那座有点传说的老君庙,都被赋予一定的情感寄托,读着便入心,也许这就是写作中的灵感。

其实,在自然生活中,写作的内容很多,就如初春破土而出的草芽子,仲夏似有若无的桂花香,清秋纷纷飘落的红树叶,冬日皑皑白雪的山川大地,都是笔下很好的素材。如若走心,那些镜头都会迸发灵感。“这个时候,文字所呈现的美,是带着生命温度的美。”

这些灵感的触发,需要平时积累,需要内心的链接,需要用文学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不是只觉得最美的在远方,最美在明天,却忘记了享受当下......”

文章写道一个事例:佛陀曾经到过一座小村庄,村民都是以务农为主的农民。其中一位农夫问他“你整天都在做什么?”佛陀回答:“很简单,只是坐着、走路、吃饭。”农夫说:“这也是我们每天做的事,什么使你如此特别?”佛陀回答:“当我们做这时,知道我们正在坐着;当我们走路时,知道我们正在走路;当我们吃饭时,知道我们正在吃饭。”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加思索在书上写下----文字的灵感来自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享受当下的每一份快乐,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里,便是一切安好!

回到当下,让现实触及心灵,找回那些珍贵的体验,让一颗能够发现美的心流露出,必然是生动细腻的文字......

同读一本书《写作好好:通向自由人生的修行》之(二):灵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下爱清流

02.调动五官发现“美”

作者在《调动五官让文字生动起来》一文开头写道: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说“感觉是思维的起点,是步入艺术殿堂的敲门砖。没有感觉,就没有经验材料;没有感觉,就没有颜色、声音、温度、气味、时间和空间。

可见“一篇作品中,所有生动细腻的展现,都是离不开我们的感觉。”

文中写道一位名叫“七色花园”的学员写的一篇摘野菜的文章,“把小花、青草、土地的香味,周围农民说话的声音,都让我身临其境。这种感觉非常美。野菜的模样,摘野菜的感受,以及农田里的各种声音,使作者七色花园与野菜建立了深深的连接。这分对野菜的爱很有穿透力,透过文字扑面而来,带领读者跟着她一起走进了农田。”

同读一本书《写作好好:通向自由人生的修行》之(二):灵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下爱清流 同读一本书《写作好好:通向自由人生的修行》之(二):灵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下爱清流

调动五官,原来摘野菜也这么有情趣,我也不由自主地被带进了其中,让心随文字而动起来。

可见,当我们走心的对待世间的每一件事物,调动五官的写作,文字真的很走心。

同读一本书《写作好好:通向自由人生的修行》之(二):灵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下爱清流

03.关注生命思考“美”。

引用作者书中的一段话“生活太匆匆,我们不停的往前奔,内心常常充斥着焦虑烦躁,大脑的思想层出不穷。我们大脑在不停的思考,这些思考常常是为未来担忧,为过去追悔。而无论是什么,这些充斥在在头脑中的妄念消耗着我们的经历,也让我们离平静越来越远。但是,停在当下,会让我们内心真的种种妄念减少,从而拥有可贵的平静。”

生命可贵,不可复制,不可忽视。关注生命,这是我们内心对生存的需求。关注生命中的遇到的每件小事,都会给我们来启示。若生命将至,一切万物便与生命无关。

读过《用关注去捕捉生命启示》中一篇例文《冰花》

同读一本书《写作好好:通向自由人生的修行》之(二):灵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下爱清流

那些细腻的文字,让我思考生命中遇到的“美”。

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以及大自然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其善恶、美丑的两面性。如何发现“美”?就需要有发现美的、欣赏美的眼光看待以一切,去细细品味每个人、每件事的差异,总能从别人身上发现你所不具备的特质,从他人的生活中汲取滋养我们的养料......

常常抱着欣赏美的眼光看待一切,笔下的文字透过生命会越发清晰,眼前的一切便是“美”的鲜活。

04.真切感动体验“美”

写作需要酝酿,但不是漫无目的的等待,而是对眼前发生的一件让自己感动的、或引发思考事件的酝酿。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有所感动事情都会有动笔写下的念头,可就是一点惰性没有及时写下。等事情过了,再去写感觉就没有当时那么真切。

其实,不是写不出来,而是已经错过了最有感觉的时刻。

所以,作者告诉我们“在最有感觉的时候下笔是很重要的,这个时候,我们内在情感往往是呈一种不吐不快的破竹之势”。

比如我曾经写过的刚到新单位老师们关心一个生病的小妹妹的文章《感动那一幕》,至今读起来那些流经自己心灵的带有真切体验和生命温度的文字,满满的都是感动。文字里透出的不仅是同事之间的关爱,更多是感动相遇在一个新单位里的爱与被爱。

写作或码字,只要我们带着一颗体验温暖的心,生命中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很多很多:有时候,是一个人、一件事;有时候,是一本书、一首歌;有时候,是一棵树、一朵云;有时候,就是在你在这里坐着,正逗留在墙壁上的那抹夕阳......

05.热爱生活激发“美”

生活不只有柴米油盐酱醋的交响和苟且,更多还有琴棋书画诗茶的爱与被爱。

爱让我们拥有勇气,也会成为创作源泉。作者在这一节例举了母亲患癌症治疗时,最懂母亲的妹妹,买来母亲最大爱好---十字绣,母亲穿针引线秀了起来,尽管在治疗期间,一波痛苦与下一波痛苦的间隙,母亲都会拿起来秀。终于母亲挨过了艰难的放疗、化疗,头发像割过的韭菜一样生出新的发茬。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仅赞叹——原来一个人的爱好能疗伤自愈。作者的母亲,正是因为一个爱好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爱,唤醒了她内在的生活活力,更唤醒了她对生活中美的享受与追求。正是这,给了她人生路上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切病魔。

对生活的爱,每一件物品都有其灵性,一道爱吃的菜、一个喜爱的物品,都能读到其中的故事。

当我们带着一种尊重之心与身边的每件事物连接时,就会产生许多美好的情感。当这些生活中的美好情感连在一起,写作的灵感之美便如就清泉慢慢流淌出来。

06.智慧洞察运用“美”

饱满的情感是创作的动力,对生活的洞察能很好地把握情感的“线头”,再“挖”一个问题,就会拥有一段美丽的文字。

作者写到在一次沙龙会抽奖品时,抽一条很内敛、颜色不亮丽,有蓝色、土黄色、黑色和粉色条纹的丝巾。从内心说,作者并喜欢。但默默注视时,忽然觉得这是来自生命的提醒---每件事情、每个情绪只要待在它该在的位置就好了,由此避免了彼此纠缠、彼此影响。

生命给我们的,常常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是我们需要的,这才是最大的成全。

同读一本书《写作好好:通向自由人生的修行》之(二):灵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下爱清流

看过这一段文字,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洞察力,由一条“不想要”的小丝巾,想到了生活中的每件事,每个情绪都有恰当的安放位置,无需挑剔,无需纠缠,这便是一种爱在当下的生活智慧。

拥有洞察力,使我们不但能够看到当前发生的事情,还能留意到自己内在的丰富体验,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状态,调整自己的行为。

写作让我们成了自己的旁观者,通过洞察,发现情感的“线头”,产生智慧,文字的“美”自在其中。

同读一本书《写作好好:通向自由人生的修行》之(二):灵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下爱清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