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外经》--春温似疫篇第七十二
【题解】
这是对春温似疫而非疫,以及两者病机病因不同的明辨。春温因方隅之风邪引起而藏生;疫则无方而藏杀,且转相传染,甚至死亡。同时,揭示“正气内存,邪不易干”,病因在于脏腑之虚也。
【原文】
风后问于岐伯曰:春日之疫,非感风邪成之乎?
岐伯曰:疫非独风也。春日之疫,非风而何。
风后曰:然则春温即春疫乎?
岐伯曰:春疫非春温也。春温有方而春疫无方也。
风后曰:春疫无方,何其疾之一似春温也?
岐伯曰:春温有方而时气乱之,则有方者变而无方,故与疫气正相同也。
风后曰:同中有异乎?
岐伯曰:疫气热中藏杀,时气热中藏生。
风后曰:热中藏生,何多死亡乎?
岐伯曰:时气者,不正之气也。脏腑闻正气而阴阳和,闻邪气而阴阳乱。不正之气即邪气也,故闻之而辄病,转相传染也。
风后曰:闻邪气而不病者,又何故欤?
岐伯曰:脏腑自和,邪不得而乱之也。春温传染,亦脏腑之虚也。
风后曰:脏腑实而邪远,脏腑空而邪中,不洵然乎。
陈士铎曰:温似疫症,不可谓温即是疫,辩得明爽。
【注解】
(1)篇题解:此篇论述春温与疫病(传染病)病因、病机的不同,揭示了春温由方隅之风邪引起,热中藏生;疫病则无方而藏杀,且转相传染,甚至死亡!提出了“正气内存,邪不易干”的养生预防原则。
(2)春温有方,而时气乱之,则有方者变而无方:春月温气当令,其方为东方,故曰“春温有方”。如果时气(即邪气)扰乱了春天温和之气,则有方者就会变为无方。例如,春天吹西风,为金克木,即为时气扰乱春温之气,此时极易出现疫病。
(3)疫气热中藏杀,时气热中藏生:由时疫之气引起的发热,热势重,其中暗藏杀机;而由时气引起的发热,热势较轻,其中藏有生机。
(4)故闻之而辄病,转相传染也:时疫之病(春温,即今之流感、乙脑之类),最大的特点为传染性极强,闻之辄病,如现代的流行性脑膜炎(乙脑)、非典型肺炎(SAS)之类。
(5)藏腑自和,邪不得而乱之也:正气内存,脏腑自然安和,外来的邪气就不能侵害自身。揭示了养生预防的极端重要性!
(6)春温传染,亦脏腑之虚也:春温之病传染性强,主要原因在于脏腑虚弱。故《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以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果了彻《内经》首章之义,而使自己“气脉相通,肾气有余”,则长治久安矣。
【白话】
风后请问岐伯说:“春天的疫气,不是感染了风邪吗?”岐伯说:“疫气不单是风气。春天的疫气,不是风气又是什么?”
风后问:“然而,春天的温气就是春疫吗?”岐伯说:“春疫不是春温。春温有方位,春疫没有方位”。
风后问:“春疫没有方位,为什么它的疾病象春温一样呢?”岐伯说:“春温有方位,但是时令的气会干扰它,有方位也会变得没有方位了,因此与疫气正好相同”。
风后问:“相同之中存在着差异吗?”岐伯说:“疫气在温热中隐藏着杀机,时令之气温热中隐藏有生机”。
风后问:“温热中隐藏有生机,为什么病人多数会死亡呢?”岐伯说:“时气,指四时不正之气。脏腑感受到正气,阴阳就会调和,感染了邪气,阴阳就会紊乱。不正之气就是邪气,因此感染了邪气就会很快得病,转而互相传染”。
风后问:“感染了邪气但是不发病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脏腑自然调和,邪气不能扰乱它。春天的温疫传染,也是由于脏腑空虚的原因”。
风后说:“脏腑充实邪气就会远离,脏腑空虚邪气就会感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
陈士铎说:春温象疫症,不能说春温就是疫病,分辨得明确。
【笔者按】
温和疫乃两种气也,春温是时令之气,疫气是外邪之因。春温虽可致病却属应时而至,故热中有生;疫气却是不时之邪,热中藏杀。相互传染,虚者立应。
然而无论时风外疫,“闻之辄病”者,元气中虚也。“脏腑实而邪远,脏腑空而邪中,不洵然乎”?古今一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得道者可转化时风为元气,辟除疫气而无病。因其内中无虚也。一腔正气充盈,何邪可犯?脏腑调和,阴阳有序,何邪可入?故修真之士,只不过首章之善于昏默,甘于昏默者,窈冥之地即无何之乡,大明之上即无极之野,一气而已,得此一气,长抱入怀,一任它春温时疫,不过外卖而已。
诗云:
春来疫气纵横中,勿使真人脏腑空。
守得金砂归五内,时温只把对东风。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