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第一课时)

2023-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燕然然

学习目标:

1.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独特的写作角度及方法。

2.内化感受,丰富联结经验,恰当地借助演绎增添幽默性。

教学过程:

环节一:作品识风格

1.漫画导入

老师发现课下同学们都特别喜欢看漫画,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张漫画,这些漫画给你什么感觉?请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幅聊一聊。

这些漫画的作者就是丰子恺先生,他喜欢画漫画,甚至把自己的头像都画作了漫画,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2.认识作者

那你对丰子恺都有哪些了解呢?

他不仅是一位搞笑的画家,更是一位幽默的演绎大师呢?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手指》一探究竟吧。

活动意图:借助丰子恺的漫画导入课文,结合作品风格及课前预习对作者进行了解,感受作者风趣幽默的风格并引出本节课主题。

环节二:课文学技巧

1.学习技巧1

(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点名朗读,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在开头作者就点明了,这次变身的角色是手指,并且要找出它们各自与众不同的特点来。

这就是第一个技巧——变身角色,抓特点。

作者说这五根手指各有长处和短处,那是什么呢?

请小组合作:

a.借助预习批注,提取关键词,找一找每根手指的特点,概括长处和短处。

b.小组合作完成图示。

2.学习技巧2

(出示矩阵图)你能不能借助表格,为我们整体介绍下五根手指呢?

为什么作者不直接用简练的文字介绍呢?你觉得有什么不足?那作者又是如何将角色增强吸引力的呢?(出示第2自然段)点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你听完后,大拇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

作者为了说明大拇指的特点,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事例。

这就是第二个妙招:链接生活,更真实。

课文中都列举了哪些事例呢?从这些事例中你对大拇指评价如何呢?(师生完成因果图)

接下来,小组合作,每组从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中任选一个。

a.先自主读文,标注出列举了哪些例子,它是如何做的。

b.提取、概括关键词,完成图示。

c.根据事例,进行评价。

3.学习妙招3

读一读这组词语,你会联想到什么?

各不相同的五根手指攥成拳头,你又联想到什么?

看来作者笔下的手指不仅有趣,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第3个妙招——小小身份大道理。

活动意图:探学阶段,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逐步解决本课学习的难点,并且通过任务单完成,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获得人生启迪。

环节三:方法小结

作者写手指,并不是简单地介绍手指,而是变身为手指,借助多种方法,来进行生动有趣地刻画。

作者教会我们可以把对象的特点演绎出来,方法是什么呢?(板书)

活动意图:知识整理,回顾总结,形成系统,并为实际运用做好准备。

环节四:达标反馈

学以致用检测卡

《音乐之声》考一考

演出作品想一想

活动意图:本节课评价环节和达标及预习单进行有机结合,将《音乐之声》和《手指》进行类比阅读,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并且活学活用,丰富自己的脱口秀内容,为脱口秀表演增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