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中转站 - Dropshelf
在早前的 Mac OS X 中要对文件进行类似 Win 中的[剪切]操作通常是通过拖放的方式进行,因为 Win 下有 ctrl+x 和右键命令,而这两者 Mac OS X 都没有。后来水果在新版的 OS X 中低调加入了 option+cmd+v 来对应 ctrl+x,虽然依然没有将这条命令加入到右键菜单中,但也算是终结了两个系统间关于[剪切]的争论。只是 option+cmd+v 这个组合键比起 ctrl+x 来说既不好记也不好按,所以还是习惯用多窗口拖放的方式来做。不过在 Air 这种 13 吋的小屏幕上开一堆窗口也不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因为源窗口和目标窗口会互相遮盖,操作起来不仅繁琐而且不小心手一抖还容易移错地方。
早前曾用过 DragonDrop,它使用起来比较有趣,只要把选中的文件在上拖着晃一晃,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临时[抽屉],可以先把想移动的文件放到这个[抽屉]里,待打开目标窗口后再把文件扔进去,这样就相当于完成了[剪切]的功能。
后来改用了 Yoink。它是将存放文件的[抽屉]隐藏在屏幕的边缘,只有在侦测到[拖拽]的行为后才会显示出来,比 DragonDrop 好的一点在于存放在[抽屉]里的文件既可以按类型自动扎堆,也可以将扎堆的文件单独分开,方便逐一对其进行操作。不爽在于 Yoink 对于[拖拽]行为不能进行设置,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浏览器里的一个[拖拽]类手势也会激活隐藏的[抽屉],总是毫无节操的跳出来碍眼,实在看着烦躁就把它给卸了。
再后来就是在 Nick Moore 的个人站点看到了 Dropshelf,下来一用大赞,不愧是 PopClip 的开发者。虽然说相比前面提到的两个同类应用来说知名度不高,但我认为其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体验上都要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可以算是两者的结合体,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在[抽屉]的展现形式上类似 Yoink 。两者都是吸附于屏幕边缘,不过 Yoink 是多文件单[抽屉]设计,而 Dropshelf 则是多文件多[抽屉]设计,并且同时支持两个方向的屏幕边缘,每个边缘允许放置多个[抽屉],具体的数量要看分辨率的高低,拿 Air 13 吋 900PX 的高度来说,一个边缘最多可以放四个,两个边缘则可以放八个,而且每个[抽屉]既可以放单文件,也可以放多文件,直接把文件夹拖到上面也毫无问题。
其次在[抽屉]的生成原理上类似 DragonDrop 。虽然位置与 Yoink 一样都在屏幕边缘,但它并不像 Yoink 那样是事先藏在那里然后根据侦测[拖拽]行为再显示出来,而是同 DragonDrop 的晃一晃才出现的方式相仿,只有将文件拖动到屏幕边缘时才会生成[抽屉],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 Yoink 只要是个[拖拽]就会跳出来的脑残行为。
此类应用就好比是一个文件的临时中转站,既可以实现[剪切]的功能,也可以把常用的文件或文件夹放在[抽屉]里快捷方便的进行调用,甚至可以在浏览网页的时候随手将一张图片或一个链接拖到[抽屉]里临时存储,灵活运用可以大大提升日常的操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