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惑”吗?

2020-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妙笔必生花

        孔子自己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我们就进入孔子的精神世界,推测一下以前惑的是什么,不惑的又是什么吧。

        首先,对于孔子而言,什么是惑呢?“惑”指的是当我们在解一道数学题或者科学题中的“惑”吗?“惑”指的不是科学数学知识之惑,而是道德生命学问之惑。既然“惑”我们知道了,那么“不惑我们应该也就知道了吧(因为不惑和惑的意义是恰恰相反的),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理解去进入孔子的精神世界吧!

        季桓子有个爱臣是仲梁怀,和阳虎之间有点小摩擦,阳虎打算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阻止他。秋天,仲梁怀越来越骄横,阳虎逮捕了仲梁怀,季桓子很生气,但是,阳虎乘机囚禁季桓子,和他订立盟约然后释放他,此后,阳虎便看不起季氏了。这个时候,季桓子也不能闲着没事干呀,于是,他便做了许多超越鲁国国君的事情。陪臣掌握了政权,因此,鲁国自大夫以下的官员都超越了本分,背离正道。

        这个时候的孔子肯定会非常的生气,现在天下的官员都已经超越自己的本分了,那么国君就肯定会危险了,果不其然,天下已经不由鲁君做主了,而是由季氏做主了,但是季氏却不由季氏做主,而是由阳虎做主,那也就是说天下是由阳虎做主的。本来是一个小小的家臣,却一步一步的篡位篡到了“国君”。这段话里有一个细节:当阳虎打算驱赶仲梁怀时候,公山不狃居然阻止了,太不可思议了!但是,公山不狃并不是正义的阻止,而是为了自己利益,本来想为他的做法竖起大拇指,但是,当我知道了真正的原因时竟想为此批评他一顿。这时,鲁国的政治生态可以用两句话来带过:大夫僭公室,陪臣执国政和我们前面提过的礼崩乐坏。在这个情况下,孔子肯定会支持鲁君,因为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礼崩乐坏,所以在这几个人中,他只有支持鲁君才能实现这一点,毕竟鲁君的位置是最高的。

        在后来,阳虎想见孔子,孔子不想,阳虎便送给孔子了一头熟猪,由于当时孔子追求的是礼,礼里面有一个制度:别人送你礼物,你要还礼。所以,孔子就去还礼了,他专门挑了一个阳虎不在的日子,但是,天意啊,孔子在半途中遇见了阳虎,于是养虎便给孔子说了一大堆关于礼的话,并且说的很有道理,后来,阳虎就想让孔子出仕,孔子便答应了。但是我觉得孔子并非真心答应,而是口上说说罢了,孔子最后是不会去的。

        后来,鲁国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情,或者可以说是对于春秋时期来说是个大事情,这个大事情就是:阳虎造反,但是没有成功,逃到了齐国,在前面说过陪臣执国政,局面还在,但是,阳虎居然就直接造反了。这个时候对孔子也难免会有一种打击,毕竟鲁国也是他的祖国吧!他现在心里可能也会想:我虽然已经老了,但是,我要更加努力,我要在我生命中剩下的一点岁月中把鲁国从“深渊”里给救出来。 

        当公山不狃反叛之后,并想让孔子给他当“大臣”,孔子将要去的时候,他的大弟子子路便不开心了,说到:“难道就没有路可走了吗?为什么要去公山不狃那里呢?”孔子就给他说了一大堆理由。面对孔子和他大弟子的“争吵”到底谁对谁错呢?我觉得没有对错之分吧,各有各的理由。

        这段时间的孔子大概是在四十到五十之间,但是他是更偏向不惑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