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边走边旺好文分享

医患关系的爱恨情仇 1

2021-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佳华的小莲香

你生过病吗?

你有住院的经历吗?

你在医院体验过无助的绝望吗?

你试图跟医生沟通,得到的是什么。。。。。。


小时候,一篇《纪念白求恩》让我知道,白衣天使就是这世上最有爱的人,白求恩的爱无国界无分别。

过了不惑之年,成为家中顶梁柱的人,父母日益衰老,慢性病不离身,去医院就是为拿药。

病发

2020年5月2日。父亲突发中风,必须要住院治疗,经过ICU的抢救,转入重症病房,最后转入康复科。这个过程历经9个月。作为子女我在医院陪伴6个月左右。

外地就医,在ICU期间

老父亲发病,在异地,因给子女带娃,又赶在疫情期间,ICU的探视权取消,只能沟通ICU医生通过录制视频看老父亲在里面的状况,实话说惨不忍睹,全身插满各种管子,床边都是各种检测设备。

家人们每天心都是揪着的,每天准点ICU等医生传唤被遣返回家后就怕医生打电话,尤其是大半夜打电话,通知家属签字,不是做手术就是病危通知书。

这期间,跟医生的沟通应该是很频繁的,但结果是,找不到医生或者说医生很忙,没空跟你聊病情,只能是告诉你,他们在全力以赴的抢救中,然后告诉你该去缴费。签字也是护工拿过来,渴望需要直系亲属签字才能跟医生说上话的机会,希望医生多说一些病人的情况,他只会淡淡的告诉你:“目前就是这么个情况,我们在尽力抢救,要看病人自身的体质。”这话乍一听一点毛病没有,但是我这心里不得劲啊,这个憋屈,这个难受,这个无助。难道问一下病情有这么难吗?于是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医生给我解答我的顾虑和担忧,实际上说了等于没说。不做任何承诺也不做任何保障,说的都是模拟两可的话,只是建议家属购买一些辅助用品,例如:防血栓的短筒袜子,漱口水等等。

就这样,我和家人们在病房外煎熬着,我父亲在ICU煎熬着。可能是父亲感应到我们家人对他的牵挂和担忧,加上他自身顽强的生命力,18天后,他从ICU转到神经内科科室的重症病房。

在 ICU 不冷不热的医患关系

这期间跟ICU医生说话不超过3次,医患关系可以说是不冷不热,作为病患家属,我们是热脸,可医生给我们的感觉是淡淡的,甚至是麻木的,可能他们是见过太多的生死,早已麻木,我心里这么安慰自己。后来证实,确实如此。可期间有一次见到有家属套上鞋套进入ICU病区,我问门口的护工,回答是没有人理会我。让我感受到不是所有的医患关系都如同我这般,还是有不同,可惜我没法做到不同。这点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还补充一句,医院里大部分需要人值班看守的岗位基本上除了保安就是护工。护工数量庞大。后续详解。)



在重症病房期间

终于从ICU转入重症病房,我和家人们的揪着的心,稍微松弛了一下下,不敢懈怠,不确定是否还会二进宫。因为病情严重,我们入住离护士站最近的重症病房,因为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一个房间4张床位,其中一张是我父亲。

转移病房

从ICU到重症病房,需要从一栋楼到另外一栋楼,期间没有通道,必须要人为的运输。期间通过过漫长的人行车道,耳边是嘈杂凌乱的声音,大家看到病床推着病人过来,表情都是司空见惯,因为这已经是当地最好的医院。入住重症病房,终于等到主治医生、管床医生和护士来跟家属做交流,我抱着急切的心情,真挚而期盼的希望得到医生的反馈。这时候的医生在我和家人的心里,真的是我家救命恩人一样的存在。

医患交流和感受

主治医生是一位80后男士,职称副主任医师,通过病房墙体上的医生简介得知。说话随和客套,不能算有求必应,只要问都会解答,当问及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和病人的现状时,回复还是要维稳,确保病人生命体征,不再送回ICU,期间需要加强什么什么的治疗,具体专业术语不懂。我们既来之则安之,希望寄托在这位医生身上,希望他能解救我们全家于危难中(这是我个人的异想天开)。医生也表现出非常“真诚”认真听取病人家属的请求。表达他们会尽力而为,对于我妈妈而言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因为ICU的冷遇,这位医生给我和家人们的感觉就是特别的负责任,实事上也还算可以。

于是,在重症病房长达28天的住院期间,除了每周一次的查房能看到这位医生之外,几乎很难看到他的身影。原因是他有门诊,有手术,还有其他的病人,好吧,我们也是病人。于是我们只能跟管床医生交流,管床医生是一位实习生,瘦瘦小小的一位小姑娘,说话声音不大,脾气也还算温和,就是说什么都是要跟主治医生汇报,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快则1天,慢着2天,有时候我们着急了。催护士,催管床医生,被催的不行了。然后电话汇报,也不见人,只是给指导意见。

从热切期盼到心拔凉拔凉,体会着医院里人情冷暖。于是,我试图找当地朋友,找到这位主治医生,私下打招呼,试图通过红包拉近关系,结果是红包不收,只是抽空过来非常客套的邀请病患家属到医生办公室,详细的说明目前病患的情况。至于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然后,我个人建议是否可以邀请华西医院的神经内科的专家出面汇诊(需要公对公的邀请,不接受私下应诊),回复帮忙联系,几天过后,回复是时间上暂时协调不了,需要等一段时间,然后确定后再通知我,只到我们从重症病房搬走也没有等到汇诊的通知。

突发事件

因在ICU期间老父亲没有排便,所以在重症病房期间,老爸的肚子特别的大,我让护士查一下在ICU期间的排便记录,只有尿液记录没有排便记录。就因为没有排便这个诱因,还有别的原因,老爷子高烧不退,各种特效药轮番使用,24小时后还是持续的高烧,医生建议回ICU,我个人不建议回去,我知道持续的高烧会引发很多的恶性后果,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采用中医配合治疗,喝老安宫牛黄丸,主治医生觉得我就是在胡闹,在我强烈要求和坚持下,将中医科的医生叫来,针对是否给老爷子通过鼻食注射老安宫做讨论,结果是我需要签一堆的免责条款和保证书之后,给老爷子注射老安宫,6小时后高烧褪去,再此期间,我让管床医生开几支“开塞露”给老爸通便,最后也是在我的坚持下,在护士的协助下,老爷子在入院30天的时候才第一次通便。

结果是让人欣慰的,也是让人心碎和心寒的

我之所以坚持用老安宫,不是盲目的崇拜中医,是因为身边有朋友的家人,病症跟我老爸非常相似,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原则,斗胆尝试一下,这个心路历程用过山车形容一点不为过。我也感谢我的家人们对我的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否则我也不敢尝试。所以,有点基础的医疗尝试对家人的健康和自身的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无权指责医生的公德心,有权质疑

作为一个病患家属,在身边有人做指导的情况下,对老人的病症治疗,希望得到更权威更专业的支持,可以一次一次的信任换来的是好的,好的,我们商量一下给你结果。然后就是按照之前设定的治疗方案继续。只管保命,不管后续是啥状况。这是让我最痛心的。因为老人清醒后,从不识人,到点头,有情绪,再到不会开口说话了。

我相信医患关系的坦诚相处,不仅仅是医生护士的尊重和敬仰,更是对他们的信赖和托付。而不是医生护士害怕担责和打击报复,就只做保守治疗,也不征求患者家属的建议。甚至一些有利于病人康复的方案,还需要病患家属反复提出后,才同意并执行。对此,医生在我内心的地位,真的是一落千丈。

我都不知道要如何跟医生相处,相爱相杀用到这儿是多么的讽刺,病患需要医生的救护,医生通过病患提高专业技能,也能帮助更多的病患。医患关系难道就真的无解吗?

再次转移病房,且看医患关系的升级大战。内容更加精彩,持续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