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表达的“一二三”
明确一个基本事实:大多数人属于可视化学习类型
心理学和教育学关于学习行为的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感觉选择的优先次序对学习来说至关重要:了解这个世界人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有的人更多依靠听觉,有的人更多依靠视觉,也有的人通过肌肉或身体的运动来感知这个世界。对大部分人来说,通过视觉来感受世界才被认为是真实的。中国人强调“眼见为实”,前些年网络流行“有图有真相”的说法,这都说明视觉对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性。
这一研究结论是有依据的。当我们阅读图像的信息时,会同时用到左右脑的功能,如果是纯文字或数据时,就只用到左脑的功能。因此,当我们将文字、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转变为“图像”交给人们阅读时,他就会在第一时间抓住数据的整体样貌,还能知道所有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这就是可视化表达带来的效果。
然而,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往往依赖于单位领导、培训师、咨询顾问或者教师的大量口头信息(即语言)。人们往往认为发布出去的信息与接受者收到的信息是相同的,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实际。经验研究表明,口头信息交流的接受、存储和被记住的内容会比预期的少很多。
了解两项脑科学的研究进展:大脑“激活”与学习机制
近十多年来,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引发了培训和咨询过程中的可视化建构和实施,这也印证了图像和可视化对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主要概括如下:
1、人脑要开始接收和加工信息,需要被提升到一定程度的“激活状态”,神经系统必须被激活。也就是说,人在头脑清醒的时候才能够学习。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它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2、人脑首先捕获到的信息是注意力关注的目标信息,进而不断地全方位检测该信息是否具有新颖性。施教者必须集中于两个方面:如何使受众进入一种令人兴奋的“学习模式”,以便赢得他们对自己所表达主题的关注;怎样施加积极影响,使他们的大脑处于“激活状态”。
对人脑核磁共振图谱的研究表明,人在观察图像时,脑图就像绽放的烟花!这可以被解读为,大脑在其“数据库”中快速扫描已知的相似结构,并试图将新接收的图像准确归类。这完全不同于阅读文字时脑神经元的活动,后者的大脑兴奋区域比较有限。
这一研究结果对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记住可视化表达的三种好处:
1、可视化表达更符合人脑的功能
从人类大脑进化的历史来看,人脑处理图像的能力远高于处理语言的能力。人脑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发展历程,而人脑语言中枢的活跃则不超过10-15万年。由此可以推断:与语言相比,人脑可以更快、更直接地处理和加工图像。
从文字演化的历史来看,早期人类社会使用的文字都与图画有关。人类的祖先早在3.5万年之前,就开始用图画记录重大事件和经历。不管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楔形文字,还是古埃及文、古印度文和甲骨文、金文等象形文字,都是由图像符号构成的。甘肃岩画中的西夏文更像是一幅幅生动图画。
从儿童的成长过程也观察到,他们在开始说话之前,首先识别的是图像;他们涂鸦时不会去想自己画得好不好,完全出于丰富的想象力和激情;他们在识字的时候,最佳的方式是看图识字。研究者认为,儿童无意识地、自发地形成和加工自己的概念、图画和象征符号,并借此来认识世界的能力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可视化表达无非是重新链接这种能力,并开发出符合成年人逻辑表达的图像符号系统而已。
比如,我现在对你说:“请你不要去想有一只粉红色的大象……” 事实上,你根本做不到,因为你的大脑正在自动生成一副粉红色大象的图像。由于我们的大脑有接受、存储乃至“管理”图像的特殊能力,所以顺应人脑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有效沟通就变得更有意义。
2、可视化表达更能够吸引注意力
21世纪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鲁夫曾在1996年预言:“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珠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纪的主宰。”这段话不仅预测了注意力经济的到来,还触及到了培训师和教师的痛点。哪个培训师和教师不希望自己的课程内容抓住受众的眼球呢?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演讲者都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他们的PPT使用的大都是标准模板和网络搜索照片。这样制作出来的PPT的效果就好像一个模块化系统的重新组合。因此,人们就很容易理解以下事实:《华尔街日报》的一项调查报告称,84%的PPT演示是令人昏昏入睡和无聊的。
大多数受众都曾有过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的经历,也熟知枯燥无味的学习材料和分数压力怎样困扰过自己。这些受众就学习经历而言绝非“一张张未经涂抹的白纸”。培训师和咨询师的工作重心应该是辨识、消除或减弱受训者学习的障碍。
因此,我们必须营造一种以价值观、启发性和创造性思维为基本特征的全新学习环境,走出传统的误区。重新激发那些我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兴趣,并使其伴随学习过程的始终,让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图像就是开启这一空间的金钥匙。
3、可视化表达更能够提升学习/培训效果
我们可以凭记忆描述孩提时代居住的房子,可以回忆起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见过的人的面孔,或者可借助照片回想起某些记忆的碎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图像和画面可以迅速、确切地被再次确认,并且在许多年以后仍然可以被回忆起来。
那么,人类的这种能力对教与学、训练或培训有什么意义呢?借助那些有明确含义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图像,来表达自己演讲的主要内容,让它们之间产生某种“勾连”,这种视觉吸引力不仅可以激发受众的好奇心,还可以让他们回忆起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增强学习或培训的效果。
第一,图像是破解复杂性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当人们的理解力面临极限的时候,即无法辨析事务细节多样性和总体的关联的时候,如果用一幅图片来表现头脑中复杂的思维结构和逻辑脉络,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借助思维导图、流程图、矩阵图、逻辑树等工具,可以将许多不同视角和观点层次分明地整理到一个主题之下。
第二,可视化表达对教练过程也有帮助。我们可以将需要讲解的主题或问题等在对话过程中进行直接同步的可视化。这样,内在的、复杂的思维世界就被外化和聚焦,如此产生的图像本身可以展现其结构性并揭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可视化过程让人们在事物的整体和局部之间游刃有余。不仅可以确保思维在不同层面间的穿梭,同时又不是对全局的掌控。可视化表达非常适合小组讨论,可以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图像可以让人们产生愉悦感,隐喻或独特的表达方式引人发笑。成员也可以在一定的结构框架内推进讨论,而不会陷于某种盲目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