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乐和拔苦
佛家禅语道:天下之心,以慈悲为怀。佛家对“慈悲”一词的解释如下: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摘录自广东实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丁之境《教育的慈悲》一文
丁之境老师在《教育的慈悲》一文中提到,“做老师做得越久,面对学生我的心越柔软,我就越来越觉得教育还真的和佛家的一些学说有相通之处,比如教育者应有一颗佛心,应有一颗慈悲心。从某种程度上教育还真像佛的工作,是一份度人的工作。”做班主任的这几年来,虽说调皮的学生是当然遇到过的,但所幸大多本性确实不坏,每次被这些学生气得只想跺脚的时候,总是心中一股怒火想要立刻宣泄。当静下心来细想他们的问题,却发现这些调皮的学生,不听教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需要研究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父亲情绪难以控制等等。每每想到此,我的心又开始柔软了。但当又开始新的一天工作,繁琐的杂物,学生的重复犯错让我无法又开始柔软,周而复始。当学生毕业后,这些学生的影子还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也时而惶恐,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了什么.......
就像丁之境老师在文中提到,教育的过程是与乐和拔苦的过程。我追问自己:“我与学生‘与乐’了吗?我为学生‘拔苦’了吗?”有时候我不仅没有做到,似乎成为了“拔乐者”和“与苦者”的角色。
昨天上午与校长又开始聊到了班级的小曾。校长说十分佩服我们这些老师,如果是自己遇到小曾这样的同学早就放弃了。我知道校长是在谦虚也是在安慰我。说实话,做为一名老师是不愿意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的,但是奈何时间就这么多,你对这位同学花的心思多了,势必对其他学生花的时间就会少,如何平衡好其中的关系,找到尽量公平的方法,这就需要提高教育的效率。教育的效率这并不是急功近利的说法,而是思索自己每天教育的内容,把一些教育写细节贯穿到一些碎片化的时间。乐享读书群上,有一个老师的方法值得借鉴,准备一些精美的小书签,把学生每日进步的闪光点写成了一段话悄悄送给他;管建刚老师也做得十分好,坚持每日固定表扬两位学生,包括发表扬信息给家长;李镇西老师十分重视与学生的单独谈话.......
教育就像一项马拉松式的长跑活动,一下子可能看不到终点在哪儿,但要知道自己的目标,目标而后分分解成小目标,保持耐力和衡心。耐力从何而来,只能不断思考学习,衡心从何而来,需要强健的体魄和开朗的心境才能添砖加瓦。
常怀慈悲之心吧,度人也是度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