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读书

读书笔记 |《走出思维的误区》

2017-12-19  本文已影响298人  LY丶Smile

写在前头

作为一个搬砖的程序猿,一直觉得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技术知识是可以慢慢积累的,是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但是逻辑思维真的就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很难说短时间就能形成的。所以也一直在寻找可以锻炼自己思维的书籍,正好也就刷到了这本书,就迫不及待的下单买了。

把《走出思维的误区》看完了之后,收获也是挺大的。虽然看完的时候感觉并没有什么,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实它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方式都有着很明显的变化。本着只有分享的知识才叫知识的原则, 在这把之前做的笔记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思维方式锻炼上有个帮助

正确提问的益处

1. 批判性思维

2. 思维模式

3. 强/弱批判性思维

4. 交流

5. 实践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行为

1. 价值观

2. 批判性思考者的基本价值观

3. 个人情感

思考时,个人情感的卷入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4. 保证对话继续进行

5. 避免团体迷思的危险

排除他人干扰,寻求最佳推理

论题与结论是什么

1. 论题

论题就是谈话与讨论当中的问题或者争论点,它引发了作者谈论的内容

2. 论题的种类

3. 寻找论题

4. 结论

5. 寻找结论的线索

理由是什么

1. 理由

理由包括信念、证据、比喻、类比以及其他旨在支持或者证明结论的陈述
未找出理由时,不可判断结论的价值

2. 理由+结论=论证

3. 理由的提示词

  • 作为……结果
  • 因为……的缘故
  • 由于……的事实
  • 鉴于
  • 证据是
  • 研究显示

4. 理由的种类

学会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理由

5. 理清理由与结论

6. 先理由,后结论

没有说服力的理由,会产生没有说服力的推理

哪些词语有歧义

1. 我们常常会误解我们听到和读到的东西,正是因为我们假定了词语的含义都是清楚明确的。

2. 找到关键词语

在理由与结论当中寻找

3. 检查歧义处

4. 确定歧义之处

检查相关的语境,判断关键词的含义

5. 歧义与鼓动性语言

词语分为表面意义与隐含的意义
隐含意义一般都是指情绪性联结
相同的表明意义的词,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引起的情绪反应可能是不同的。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1. 假设

寻找假设的一般方法是在理由转化为结论的过程中寻找

2. 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假设,指的是我们对某些价值观的相对可接受程度,他们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看法。
作者对世界应该如何的看法

3. 典型的价值观假设

4. 寻找价值观假设

首先指出价值观偏好

线索

5. 描述性假设

作者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存在方式的看法(曾经如何、现在如何、将来如何)

6. 寻找描述性假设

7. 别去分析那些无关紧要的假设

推理中是否存在谬误?

1. 谬误

2. 谬误清单

不直接应对某人的理由,而是对这个人进行攻击或者侮辱。

明明存在相关程序,可以阻止一系列令人不快的不可控事件,却仍要假设某人所建议的措施一定会引发这种局面

错误的假设,若一个方案实施后部分问题仍未解决,就不应该采用这个方案

一个关键词句在论证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发现这个词的概念被偷换了,这个论证就不成立了

试图通过诉诸大众普遍的情绪证明某个主张的合理性;错误的假设只要是众人支持的事就是有好处的事。

引用某个权威的意见支持某个结论,但该权威缺乏与论题相关的专业知识。

歪曲对手的观点,使其变得容易引起攻击,因此,我们所攻击的是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观点。

利用富含情绪的语言让阅读者和聆听者的注意力从相关的理由和依据上转移开。所诉诸的常见情绪包括恐惧、希望、爱国精神、怜悯和同情等。

明明存在不止两种选择,却假设只有两种选择。

错误的假设,由于我们希望X为真或者为假,那么X就的确为真或者为假。

错误的假设,因为你为某个事件或行为扣了帽子,你就为该事件提供了充分的解释

使用模糊、情绪化的与美德相关的词汇,诱导我们在未仔细考察理由的情况下就赞成某事。

提出一个不想关的话题,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原有论题上转移开。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当前论证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有助于传播者在论证中“获胜”。

在论证中,结论被当做推理中的一个假设。

根据与群体中少数成员相处的经验得出对整个群体的结论

假设研究结论如果不完全确定就应该被否决

当作者提出的类比存在重大的相关不同点时,就会出现错误类比谬误

在解释事件时,根据的是不充分的肇因,或者过度强化其中一个或多个肇因的作用

混淆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或者没有认识到两个事件可能是相互影响的

没有认识到,两个事件可能由于共同的第三因素的影响而相互关联

仅仅因为事件B在事件A之后发生,就认为事件A导致了事件B

证据的可靠性有多大

1. 评价证据的线索

直觉是我们相信自己可以直接看透某事物,但无法有意识的表述我们的理由
是否有其他类型的证据支持直觉

2. 评价研究的线索

是否存在竞争性原因

1. 竞争性原因是可以说明某个结果为何会发生的其他合理解释

2. 关联关系或相关关系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3. 比较竞争性原因的可信度

1. 他们的逻辑合理性
2. 它们与你具备的其他知识的符合程度
3. 它们是否曾成功的对事件进行过解释或预测

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1. 不可知的、有偏差的统计数据

2. 令人困惑的平均数

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3. 移花接木

判断方法

仔细留意统计数据的措辞和结论的措辞

4. 通过省略信息让统计数据具有欺骗性

不完整的数据会对人造成误导

5. 风险统计数据和遗漏信息

尤其要警惕具有误导性的数字和百分比以及缺失的比较

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

重要的遗漏信息会影响推理的信息

1. 不完整推理的必然性

2. 寻找几类常见重要信息的线索

1. 常见的反对意见
2. 缺失的定义
3. 缺失的价值取向或视角
4. 论证中提及的“事实”的来源
5. 用于搜集事实的详细程序
6. 搜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术
7. 缺失的或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数据
8. 被忽略的影响,不论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不论是短期影响还是长期影响,不论是被提倡的影响还是被反对的影响
9. 在对特殊预测技能进行论证时,遗漏了关于预测失利或预测错误的信息

可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1. 二元思维

二元思维是指对于一个本来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却假设它只有两种可能成立的答案

2. 寻找多种结论

1. 设法根据理由产生尽可能多的结论
2. 使用“如果……”句型对结论进行限定
3. 用“对于Y,我们应该怎么办”的形式对论题进行重述

3. 所有结论并非同样可靠

克服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1. 团体迷思

要想和一个团队合作,就要和这些人和睦相处。我们都渴望被人接受、真正融入一个群体,这正是制造从众谬误的原因

2. 不愿意聆听我们不喜欢的人所说的话

3. 各种谬误

4. 出卖我们的心理习惯

1. 个人经验的诱惑性
2. 公平世界的信仰(对公平世界的希望)
3. 成见(断言某个特定人群具备某些特征)
4. 进行简化的冲动
5. 固守信念(任何判断都是临时的、都是要看具体情况的)
6. 可得性启发法(我们倾向于使用获得的信息和记忆作为我们决策和判断的根据。因此我们对于某个特定证据的重视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其可用性,而非其作为理由的适当性)

5. 一厢情愿

思维导图

走出思维的误区.jp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