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走出思维的误区》
写在前头
作为一个搬砖的程序猿,一直觉得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技术知识是可以慢慢积累的,是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但是逻辑思维真的就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很难说短时间就能形成的。所以也一直在寻找可以锻炼自己思维的书籍,正好也就刷到了这本书,就迫不及待的下单买了。
把《走出思维的误区》看完了之后,收获也是挺大的。虽然看完的时候感觉并没有什么,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实它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方式都有着很明显的变化。本着只有分享的知识才叫知识的原则, 在这把之前做的笔记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思维方式锻炼上有个帮助
正确提问的益处
1. 批判性思维
- 意识到一系列彼此关联的批判性问题
- 有适时提出和回答这些批判性问题的能力
- 有主动运用这些批判性问题的意愿
2. 思维模式
- 海绵式思维
- 淘金式思维
3. 强/弱批判性思维
- 强批判性思维
- 弱批判性思维
4. 交流
5. 实践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行为
1. 价值观
- 价值观是你赋予某些抽象概念的重要性,且这些抽象概念要能在争议性公众话题中最有力的影响你的选择和行为
- 价值观的另外一种定义:价值观就是一些我们认可,并且期望他人遵循的行为准则。
2. 批判性思考者的基本价值观
- 自主
- 好奇
- 谦逊
- 尊重好推理,不论它的出处是什么
3. 个人情感
思考时,个人情感的卷入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4. 保证对话继续进行
5. 避免团体迷思的危险
排除他人干扰,寻求最佳推理
论题与结论是什么
1. 论题
论题就是谈话与讨论当中的问题或者争论点,它引发了作者谈论的内容
2. 论题的种类
-
描述性论题
- 描述性论题是针对作者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描述是否准确而提出的问题
- 描述世界曾经如何、现在如何或者是将来如何
- 常见的一些关键词:是否、什么、谁、多少
-
规定性论题
- 规定性论题是针对事物的正确与错误、可取与不可取以及好与坏的提问,并要求规范性回答
- 常见的关键词:应该要、一定要、应该
3. 寻找论题
- 自己总结
- 段首或者段末
- 通过结论找论题,也可以通过论题找结论,两者要灵活
4. 结论
- 结论就是演讲者与作者希望你能接受的信息
- 没有论据支撑的声称,只不过是一种观点而不能当做一种结论
5. 寻找结论的线索
-
找到论题
-
寻找提示词
结果 这说明 因此 从而 由此 我要指出的是 这表明 这证明 这显示 事实是 即可得知
-
在结论经常出现的位置寻找,比如段首
-
记住哪些内容不是结论
例子 统计数据 定义 背景资料 证据
-
了解语境以及作者的背景
-
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因此呢
理由是什么
1. 理由
理由包括信念、证据、比喻、类比以及其他旨在支持或者证明结论的陈述
未找出理由时,不可判断结论的价值
2. 理由+结论=论证
3. 理由的提示词
- 作为……结果
- 因为……的缘故
- 由于……的事实
- 鉴于
- 证据是
- 研究显示
4. 理由的种类
学会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理由
5. 理清理由与结论
6. 先理由,后结论
没有说服力的理由,会产生没有说服力的推理
哪些词语有歧义
1. 我们常常会误解我们听到和读到的东西,正是因为我们假定了词语的含义都是清楚明确的。
2. 找到关键词语
在理由与结论当中寻找
3. 检查歧义处
4. 确定歧义之处
检查相关的语境,判断关键词的含义
5. 歧义与鼓动性语言
词语分为表面意义与隐含的意义
隐含意义一般都是指情绪性联结
相同的表明意义的词,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引起的情绪反应可能是不同的。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1. 假设
- 隐含或未表述的(绝大部分场合如此)
- 被作者视为理所当然的
- 影响到我们确定结论的
- 可能具有欺骗性
- 假设是用来支持显性推理的一个未言明的观点
寻找假设的一般方法是在理由转化为结论的过程中寻找
2. 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假设,指的是我们对某些价值观的相对可接受程度,他们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看法。
作者对世界应该如何的看法
3. 典型的价值观假设
- 忠诚-诚实
- 竞争-合作
- 新闻自由-国家安全
- 平等-个人主义
- 秩序-言论自由
- 理性-冲动
4. 寻找价值观假设
首先指出价值观偏好
线索
- 传播者背景
- 问一下:“为什么作者如此看重从他自己立场得出的这一结果”
- 寻找类似的社会争论问题,以发现相似的价值观假设
- 使用颠倒角色的方法。站在与作者相反的立场上,来确定对于这个相反立场而言,怎样的价值观才算重要。
- 寻找常见的价值观假设,比如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冲突
5. 描述性假设
作者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存在方式的看法(曾经如何、现在如何、将来如何)
6. 寻找描述性假设
-
时刻牢记结论与理由之间的鸿沟
1. 如何从理由中得出结论的 2. 要想得出结论,在理由正确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是必须正确的 3. 假设理由正确,他推出的结论是不是仍有可能是错误的
-
寻找能证明理由的观点
-
从作者和演讲者的角度出发
-
从反对者的角度出发
-
认识到要获取理由中提及的成效,不止有一种途径。
-
不要把不完善的理由误当做假设
7. 别去分析那些无关紧要的假设
推理中是否存在谬误?
1. 谬误
- 推理需要以错误或有问题的假设为前提才能成立。
- 让其实与结论无关的信息看起来与结论相关,通过这种方式干扰我们的判断。
- 在结论已证实为真的前提下对结论给予证明。
2. 谬误清单
- 人身攻击谬误
不直接应对某人的理由,而是对这个人进行攻击或者侮辱。
- 滑坡谬误
明明存在相关程序,可以阻止一系列令人不快的不可控事件,却仍要假设某人所建议的措施一定会引发这种局面
- 寻求完美方案谬误
错误的假设,若一个方案实施后部分问题仍未解决,就不应该采用这个方案
- 歧义谬误
一个关键词句在论证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发现这个词的概念被偷换了,这个论证就不成立了
- 诉诸公众谬误
试图通过诉诸大众普遍的情绪证明某个主张的合理性;错误的假设只要是众人支持的事就是有好处的事。
-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引用某个权威的意见支持某个结论,但该权威缺乏与论题相关的专业知识。
- 稻草人谬误
歪曲对手的观点,使其变得容易引起攻击,因此,我们所攻击的是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观点。
- 诉诸情绪谬误
利用富含情绪的语言让阅读者和聆听者的注意力从相关的理由和依据上转移开。所诉诸的常见情绪包括恐惧、希望、爱国精神、怜悯和同情等。
- 非彼即此谬误(伪两难困境谬误)
明明存在不止两种选择,却假设只有两种选择。
- 一厢情愿谬误
错误的假设,由于我们希望X为真或者为假,那么X就的确为真或者为假。
- 扣帽子解释谬误
错误的假设,因为你为某个事件或行为扣了帽子,你就为该事件提供了充分的解释
- 贴金谬误
使用模糊、情绪化的与美德相关的词汇,诱导我们在未仔细考察理由的情况下就赞成某事。
- 转移话题谬误
提出一个不想关的话题,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原有论题上转移开。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当前论证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有助于传播者在论证中“获胜”。
- 回避问题谬误
在论证中,结论被当做推理中的一个假设。
- 草率概括谬误
根据与群体中少数成员相处的经验得出对整个群体的结论
- 绝对确定谬误
假设研究结论如果不完全确定就应该被否决
- 错误类比谬误
当作者提出的类比存在重大的相关不同点时,就会出现错误类比谬误
- 因果关系过度简化谬误
在解释事件时,根据的是不充分的肇因,或者过度强化其中一个或多个肇因的作用
- 混淆原因和结果谬误
混淆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或者没有认识到两个事件可能是相互影响的
- 忽略共同原因谬误
没有认识到,两个事件可能由于共同的第三因素的影响而相互关联
- 此后谬误
仅仅因为事件B在事件A之后发生,就认为事件A导致了事件B
证据的可靠性有多大
1. 评价证据的线索
- 直觉
直觉是我们相信自己可以直接看透某事物,但无法有意识的表述我们的理由
是否有其他类型的证据支持直觉
-
证言
1. 哪些偏见或利益可能影响该人的证言 2. 该人是否拥有帮助他做出判断的专业知识 3. 该人的价值观假设对他的证言有何影响 4. 谁的个人证言可能有助于评价该人的证言 5. 该人的证言遗漏了哪些信息
-
权威
1. 针对传达的主题,权威拥有多少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者受过多少相关的培训 2. 权威是否有掌握了解相关事实的绝佳途径 3. 我们是否有理由相信,权威做出的判断不会受其他干扰性因素的影响 4. 权威是否经常发表可靠声称,由此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5. 我们过去是否对这一权威表示过信任
2. 评价研究的线索
- 研究报告来源的质量如何。
- 除了来源的质量,交流中是否还包括其他能显示研究做的不错的线索?例如,研究报告是否详细描述了研究的具体优势
- 研究是否经过了反复验证
- 传播者在挑选研究时多大程度上被自己的观点左右
- 证据是否体现了强批判性思维
- 人们是否有歪曲这一研究的理由?我们一定要警惕研究者必须得出某类结论的情况
- 研究的条件是否因包含了人为因素而被歪曲
- 根据研究样本,我们能在多大范围内进行概括
- 研究者使用的调查、问卷、分级或其他测量方法是否存在偏见或曲解
是否存在竞争性原因
1. 竞争性原因是可以说明某个结果为何会发生的其他合理解释
2. 关联关系或相关关系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3. 比较竞争性原因的可信度
1. 他们的逻辑合理性
2. 它们与你具备的其他知识的符合程度
3. 它们是否曾成功的对事件进行过解释或预测
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1. 不可知的、有偏差的统计数据
2. 令人困惑的平均数
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3. 移花接木
判断方法
- 暂且不看传播者提供的统计数据,先问“哪种统计数据有助于证明他的结论”,然后,把所需的统计数据和传播者提供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
仔细留意统计数据的措辞和结论的措辞
- 先不看作者提出的结论,先分析统计数据,比较自己的结论和作者的结论
4. 通过省略信息让统计数据具有欺骗性
不完整的数据会对人造成误导
5. 风险统计数据和遗漏信息
尤其要警惕具有误导性的数字和百分比以及缺失的比较
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
重要的遗漏信息会影响推理的信息
1. 不完整推理的必然性
- 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 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非常有限,如果信息太过冗长,我们会感到厌倦。因此传播者常常认为必须快速地传达信息
- 论证者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
- 彻底的欺骗,比如广告
2. 寻找几类常见重要信息的线索
1. 常见的反对意见
2. 缺失的定义
3. 缺失的价值取向或视角
4. 论证中提及的“事实”的来源
5. 用于搜集事实的详细程序
6. 搜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术
7. 缺失的或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数据
8. 被忽略的影响,不论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不论是短期影响还是长期影响,不论是被提倡的影响还是被反对的影响
9. 在对特殊预测技能进行论证时,遗漏了关于预测失利或预测错误的信息
可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1. 二元思维
二元思维是指对于一个本来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却假设它只有两种可能成立的答案
2. 寻找多种结论
1. 设法根据理由产生尽可能多的结论
2. 使用“如果……”句型对结论进行限定
3. 用“对于Y,我们应该怎么办”的形式对论题进行重述
3. 所有结论并非同样可靠
克服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1. 团体迷思
要想和一个团队合作,就要和这些人和睦相处。我们都渴望被人接受、真正融入一个群体,这正是制造从众谬误的原因
2. 不愿意聆听我们不喜欢的人所说的话
3. 各种谬误
4. 出卖我们的心理习惯
1. 个人经验的诱惑性
2. 公平世界的信仰(对公平世界的希望)
3. 成见(断言某个特定人群具备某些特征)
4. 进行简化的冲动
5. 固守信念(任何判断都是临时的、都是要看具体情况的)
6. 可得性启发法(我们倾向于使用获得的信息和记忆作为我们决策和判断的根据。因此我们对于某个特定证据的重视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其可用性,而非其作为理由的适当性)
5. 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