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题材的作品多是父辈或者爷爷辈完成的?
2023-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高级编辑珍珍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41985/a9398b7c6121628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41985/f0759b2fd308889b.jpg)
今日芒种,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很多跟收获,农耕等相关的书籍,大多数的作品,都是60岁左右的作者写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这类作品,多是爸爸或者爷爷辈的人写,而现在的年轻一辈的作家,却很少涉及这方面呢?
首先,我们要承认,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是很难写出饱满的作品来的。没有经历,没有体验,就没有发言权。
社会背景下,父辈或者爷爷辈的人,更多的接触农村生活,而且劳作也多与土地相关,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更有生活体验,写耕种,或者农村题材的作品,也更能深入人心,让人感同身受。
而当下的年轻一辈,或是在家里从小备受宠爱,很少接触农村田地劳作,家里的长辈就大包大揽把活儿干了,哪里舍得让孩子去受苦。要么就是从小被父母灌输走出去的思想,上学,考学,留在城里工作,自然也是很少接触农耕劳作的。所以,更谈不上一些辛劳的农耕体验了。
文学创作,也是源自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希望不管什么题材的作品,都会有越来越好的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