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节”要来了,你hold得住钱包吗?
眼看着“双十一”马上就到了,各大商家都卯足了劲要大赚一笔,想必各位马云背后的女人们也开始蠢蠢欲动,陆陆续续往购物车里添加商品了吧?冷静地想一下,你即将付款的商品都是自己需要的吗?买完之后有没有后悔过?再想远一点,你有投资失误过吗?你会明智地花钱吗?
暂且放下上面的疑问,不妨来看几个有意思的问题,你的回答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你花钱的智商。
问题一:打麻将连续输了很多把之后,你会认为下一把赢的几率更大吗?
问题二:在普通行业中,通常你会选择按绩效发工资(工资额成倒U型增长)还是按工龄发工资(工资额呈线性递增)?
问题三:有ABC三个盒子,只有一个盒子里放了钱,如果你猜钱在A盒子里,揭晓答案时发现B盒子里没钱,如果给你一个改选的机会,你会选C盒子吗?
问题四:假如你是一个普通的棋手,现在要同时和两个顶级棋手A、B对弈,有什么办法必赢其中一个高手?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是否也和我一样感到云里雾里?还是不卖关子了,直接揭晓答案吧。
问题一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想当然地认为一直输到现在,也差不多该赢了,那就掉入了“赌徒谬误”的概率陷阱里了。真相是,就算你连续十次扔硬币都是正面朝上,下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依然是50%!扔硬币的正反面概率相同这一点,想必不用多说也能明白了。
问题二的答案是绩效工资。不考虑特殊情况,一般来说,工资的多少应该与个人创造财富(现金流量)的能力成正比,一个人从年轻的新手到年富力强的熟手再到体力渐衰的老手,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应该是呈倒U型的,也就是说先递增,达到峰值之后再递减。因此,工资水平也应该相应地呈倒U型增长,这样一来,在最需要钱的时候赚到了最多的钱,这样的金钱花起来也能够像“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样,实现效用最大化。
问题三的答案是改选C盒子。可能有人觉得既然已经揭晓了B盒子没有钱,那么可以肯定钱不是在A盒子就是在C盒子,不管是否更改选择,期望值都不会变。但实际上,如果换成C盒子得到钱的概率是坚持选A盒子的两倍。
怎么解释呢?很简单!在没揭晓B盒子之前,ABC盒子藏钱的概率都是三分之一。也可以看作藏在B或C的概率为三分之二。揭晓B没钱之后,则钱在C盒子的概率变为三分之二。所以从概率上来说选C盒子更有可能找到钱。
问题四的答案是:与A对弈的时候选择后手,观察A第一步怎么走,再用A的方法作为前手与B对弈,照此类推,来回往复,必能赢其中一个。
说穿了,这就是金融学上的资产组合理论,即在不改变收益率的情况下使风险减少的方法。按理说,要想战胜两名顶级棋手基本不可能,而两战皆败的可能性最高,但是通过营造“如果要战胜一个人,必须输给了另一个人”的投资组合方式,就能规避前面两种不利的偏差。
看完上述有趣的问题及答案之后,是不是对自己的花钱智商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呢?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来自于同一本书,书名叫《学会花钱》,作者是野口真人,日本金融证券方面的专家。
于我个人而言,《学会花钱》是一本乍一看很复杂烧脑的书,但是多看几遍之后会发现真是一本充满智慧又有趣的书。
像我这种工资水平怎么算都属于“拖后腿”行列的人,除了日常消费,基本不投资也不投机(买彩票),平时跟那些高大上的金融学、统计学、概率学、行为经济学压根不沾边,偏偏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从这些角度切入,来解决“如何明智地花钱”的问题。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就被“现金流量”“折现率”“标准差”“歪曲硬币”等术语绕晕了,差点就打算放弃继续读这本书了。
好在书中虽然专业知识和理论多,贴近生活的有趣案例更多,作者尽可能地用简单的案例来解释专业的理论,读起来有种一步步豁然开朗的感觉。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就理解了大部分的内容,这才胆敢提笔写文章,还用自己的话复述了几个问题来“卖弄”所学(真正的现学现卖,希望不要被专家揪出来批斗)。
读完这本《学会花钱》,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提到的“三个钱包”的花钱理念。按照书中的说法,每花出去一笔钱都可以归类为“消费钱包”“投资钱包”和“投机钱包”,要理性消费,就要让花出去的钱买回来足够的效能(满足感、愉悦感……);要理性投资,就要在投资之前考虑花出去的钱是否能生出更多的钱,也就是能创造多少现金流量,这其中又牵涉到风险问题、概率问题等等。至于投机嘛,看明白了,博彩业除了庄家是赢家外,大部分人都是做亏本买卖,不是土豪就别动这个念头了吧,玩不起也不好玩。
写到最后,想起了我们小区外面的一家门面,一年不到已经易主三次了,其中一次是开了一家蛋糕DIY店,装修花了一星期,开业不到一个月就关门大吉了,几乎无人问津。这位老板真应该看看《学会花钱》这本书,否则也不至于这么容易就投资失败了吧!
“剁手节”要来了,各位可要hold住钱包,理智花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