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翔浅底,游若无依
在这个“干货”横行,“鸡汤”泛滥的时代,我只想坐在水边凉亭,静静地偷看月色下的湖光。
恍然不觉,已离开书本六七年了,那时我还在读高三,也就是高三毕业后,未曾读过文章,因为拿着手机,看的干货、鸡汤,娱乐明星相关的文章,都不能算是文章。
很喜欢古人的散文《小石潭记》,犹记得里面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初读到此句,不免拍案而起。
寥寥几句,就把石潭之景描写到了极致。石潭水之清澈,阳光之下,鱼似在空气中,游若无依,唯见潭底石头倒映着游鱼的影子。炎炎夏日读来更是清爽无匹,也只有古人能将文字用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
初识古文之美,其他文章都失了颜色,从此我对古人文章拜服,便觉得鲁迅、矛盾、朱自清等文学大师与古人相比,也是远远不如的。
如今作文,不是有感而发,兴趣所致,而是为了生活迫不得已。工作太难,工资太低,逼不得已,都想执笔赚一点稿费维持下生存。
记得你多久没听过雨,多久没读过诗了吗?或多久没看完一本文学类的书籍了吗?每天在工作上累得死去活来,只想挤点时间休息,哪还有时间看书。
就算读书,过了学生时代,还有几人会再去读鲁迅,再去读余光中。是啊,读了他们确实无多大用处,这时代,若不去不断吸收干货,学习有用的职场技能,迟早被淘汰,饭碗保不住还谈什么鲁迅呢。
窗前淅淅沥沥,细雨朦胧,不由念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诗句,还未细细体味,忽地捶胸顿足起来,心里暗自懊恼,我怎在这浪费时间悲春伤秋。于是马上找到《如何写出一篇高流量爆文,百分之百干货》、《如何摆脱死工资,用业余时间实现月入十万》心满意足地看了起来。仿如这文章看完,就可写出爆文赚钱,就可以月入十万。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都很忙,困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他们行色匆匆,表情冷漠,面容模糊,对他们来说,时间是宝贵的,未学到东西、没有干货的文章读来都是浪费时间,也没有几人会有闲情坐饮小楼《听听那冷雨》,也没有几人会再去体会那离别时父亲的《背影》,也没有几人会在夜色里去漫步欣赏那《荷塘月色》…………
现在的文章名字要长,人们很忙,从你文章的名字看不出个所以然,就没有兴趣看你的正文,即便朱自清的《背影》,也会被湮没到无人问津。
正如鲁迅、朱自清那代文学大师与古人的文章相比,远远不如。在这个文字泛滥的时代,如今的文章与鲁迅、朱自清那代文人相比,亦是远远不如。
而我固执地喜欢着那些精短又充满文人气息的文章名字,《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这些文章的题目似有生命,一种文字沉淀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如今到处充斥着这样的文章:《男人做到这七点,才是真的爱你》、《没做到这点,千万不要结婚》、《三件事,看出一个男人心里有没有你》……标题设置所谓的悬念,让人忍不住想去看,想知道“几点”、“几件事”究竟是什么,而看后发觉,不过是碗鸡汤,还是兑了糟粕的难以下咽,连通篇的文字都无一个字有感情,都怀疑这是同一个作者流水线生产出来的。
不知文章为何会堕落到如此功利不堪的地步,或许月入过万,就是要写这类的文章,因为人们喜欢看。所谓的爆文写作套路被用得淋漓尽致。我也努力地写了,终是写不来,这钱我究竟是赚不了的。
一篇好的文章,该让人身心愉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夏夜清凉的风,吹拂着柳树,而我在柳树下散步。如清晨草叶尖的露水,装满了整个世界,而我的眼里装着这滴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