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人生想法哲思

把自己当上帝就输了!——《悉达多》读书笔记三

2020-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意乐刘震

读书时长:1小时            阅读内容:第二部分 轮回 和 河边

《悉达多》

他想跳到河里去,让水把自己淹没。河水里寒冷的空虚映照出了他灵魂中可怕的空虚,不错,他是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再也不想做什么,只想埋葬他自己,毁灭掉失败的躯壳,然后抛弃掉,让诸神去嘲笑。这就是他渴望采取的行动,渴望毁灭掉自己这可憎的架构。

我期待的悉达多智慧地看着众人皆醉我独醒、开挂般经历各方面后成佛的情形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沉沦!即便他有着被众人羡慕的智慧、沉石入水般的目标、坚定如磐石的道心、被内心牵引着的方向,也终于在长久的世俗生活中沉迷,渐渐忘却了自己在沙门中曾经引以为傲的斋戒、等待和思想,最终迷恋上了赌博,即使他赌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挥霍掉他厌恶的铜臭,不可否认的是,他依然陷入而无法自拔!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又是多么可悲的事实!正应了尼采那句“当你在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自以为聪明的排解之法,没想到却将自己带入了绝望之巅。

庆幸的是在这关键时刻,“唵”!让他苏醒过来。

那个声音只有一个字,一个音节。他不假思索,就跟着这声音念起了神圣的“唵”。这神圣的“唵”是古代一切婆罗门祈祷的开始和结尾,它的意义是“完善者”,或者“完善”。就在“唵”的声音到达悉达多耳朵的那一刻,他沉睡中的灵魂蓦地苏醒过来,于是,他明白了自己行动的愚蠢。

为什么关键时候这个“唵”音能够在耳畔响起来呢?悉达多在婆罗门从小就开始辩论、练习沉思冥想的技艺,从那时他就晓得如何默念这个字中之字“唵”——他吸气时在心中默念,呼气时也在默念……这是他之前打下的基础,成为了习惯。恰是这习惯在关键时刻救他一命!这不就如我们看书嘛,很多人觉得看书无用,殊不知书籍的作用就像智者在我们心中播下种子,关键时刻给我们指引!

可见这一死一生让悉达多完成了两次蜕变:第一次是从笑看人生游戏到陷入游戏,甚至最后绝望到要自杀;第二次就是这关键的觉醒,而这次觉醒,也让他真正地实现了重生。

他开始爱一切东西,对他所看见的一切东西,他都充满了愉悦的爱。现在他明白了自己以前为什么那样不快,因为以前他不爱任何东西,不爱任何人

悉达多醒了,这次醒不单的是把自己从死亡线拉回来,而是真正从婆罗门、沙门的自我中救赎。不论在婆罗门、沙门还是刚去经历世事学习,悉达多都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人,因为他一直以来都是最聪明、最热心、比别人领先一步、有目标有追求的人,他也一直是人群中的祭祀、圣贤。

而沉沦后再次醒来的他意识到”我“的可怕性,为什么在婆罗门时自己一直求而不得,不能战胜”我“?原来是”我“隐没在了骄傲和聪明里并稳固地盘踞在那儿成长,而他却以为自己在用绝食和忏悔在毁灭它。

悉达多醒了,这次觉醒让他意识到自己与众生是一样的,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孩童。可见如果没有婆罗门的基础,没有后来的经历,也不会有今天苏醒的他!睿智如悉达多,都会陷入自我欺骗中,何况我们呢?我们太容易把是非和爱憎混为一谈,其实我们需要的是是非判断,而不是爱憎分明,因为人皆相同

悉达多醒了,他的苏醒蜕变之路真可谓如履薄冰,一个不经意都可能万劫不复。但我们谁的成长又是容易的呢?突然心中被什么刺痛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前一直认为是勇敢,现在想来可能说的不是勇气,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吧。就如当初互联网到来之初,马云曾讲过“企业转型是‘死’,不转型是‘等死’!”一样。当我们能够清醒看到自己前行道路失败的可能性,多少人还有勇气向前迈步呢?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要难得糊涂了。

真正痛苦的人可能不是沉迷其中的人,也不是清醒走出来的人,而是清醒了却无力改变现状的人。就如当下很多人对现状不满意,想要改变,却不知路在何方,我们何其焦虑、又何其恐惧……

越写内心被箍得越紧,感觉被谁揪住一样,就在我想停笔放自己一马的时候!突然一个念头跳了出来,我笑了笑,自己又回到了原点,要知道我不是上帝啊!

悉达多在求道之路决定离开婆罗门进入沙门时并不知道沙门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悉达多离开沙门去见佛的时候也没想明白经历的意义;

悉达多要和“我”经历中学习的时候,也没意识到自己会陷入其中走不出来甚至要终结自己;

悉达多想自杀时,也不知道自己能再度觉醒。

我再一次用自我欺骗的上帝视角给自己说教了,却苍白无力!这种预想框架的欺骗在我以前的工作、生活中也时时存在,就是因为这种上帝视角的思考,才让我焦虑不已,让我举步维艰,所以在这个人人都口口声声喊目标的年代,我想问是否我们太多的焦虑和不安是来源于我们的目标呢?因外界变化之快,我们定的目标求而不得

若换成“近的思维”,放下目标和期待,把目光放回眼前离自己最近的事情,去行动让事情自然发展,是否会更洒脱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