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了个好头
所有的语言都是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习的。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习作7》。《习作7》是依据照片写作文,照片共5张,第一张是一只被大货车撞死了的燕子躺在公路上,第2张至第4张是另一只燕子在叫喊和扑打这只死了的燕子,企图“救”走它,第5张是小燕子绝望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死去的小燕子。随照片还附了文章的开头: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两只家燕在马路上寻觅着农用车上掉下来的谷子。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
写作的要求是:依据照片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题目由自己来定。
我结合第一幅图,将故事的开始读出来,提醒学生注意句末省略号的作用。要求学生们观察另外几幅图之前,我提出要求:1、观察照片,想象画面内容;2、请将动物人格化。请你当一回演员,进入那只小燕子的角色——如果你是那只小燕子,遇到自己的亲人遭到了劫难,你会说什么,会有什么动作和表情,会是怎样的悲痛?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之下描述出故事的过程和结尾。
我像导演一样要求参演的学生做到入情入境,我以为面对这样的悲情画面,孩子会找到悲情的感觉,谁知,两组孩子都是在嘻哈中完成了表演。
我思忖着,怎么孩子们就是找不到小燕子那样的悲痛、无助、念念不舍的境界呢?我粗粗地分析一下:一是这样的生死离别场景是孩子生活中少有见过的,他们无法感同身受;二是我没有契机地帮助他们联想起生活中的生离死别的特殊场景,所以只有语言却没有情感。我意识到儿童语言的发展应该要有情感的伴随。
由此,我想到了我年初去世的爷爷,我是哭着告诉孩子们自己是怎样目睹爷爷在医生的抢救下没能活过来的经历。当时,教室里是一片哭声,小家伙们在我的叙述中找到了生离死别时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表演,孩子们能在真实情感和特殊的情景中运用词句、动作、神情非常顺当而且自然地完成了表演。
这节作文课,通过叙说我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感受人类生离死别时的特殊心情,再引导学生运用设身处地法,逐步诱导学生把自己看成一个演员,进入画面中的一个角色,因此,学生“变”为燕子,对燕子有了深刻的感情,打开了情感的闸门,从而学生的情感及价值观都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