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医精诚·TCM道学•国学•养生

你会选择中医吗

2017-01-12  本文已影响276人  侘寂_wabisabi

01

有一位同学身患癌症,面对这样的突变,所幸他还是相当冷静的,不过到底选择西医还是中医的治疗方案,一直让他和家人十分困惑。在经过手术和化疗之后,他开始试着吃中药,然而效果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神验,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加上西医主治大夫告诫说,吃中药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更使他徒添烦恼。

为什么作为流传上千年的传统医学,目前却屡屡遭遇垢谤,陷入了疗效欠佳的尴尬境地了呢?除了通常所说的学人渐少后继乏人,以及药材在生产炮制过程中的种种客观因素以外,还有几个似乎属于中医医患以及人文基础的问题不容忽视。

02 医者

大医精诚——诚

医生本身的医德,是当前中医界的一大症结。

不能够靠行医赚钱这一禁忌已经打破,自古就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说法,医生的地位在很多传统文化中类似于神职人员,承担着解除人类病痛的神圣使命。而今医生已经成为一种职业,甚至沦落为一种发财的手段,不得不因此而感到悲哀。

曾经遇到过一位医生,见我体形相对偏瘦,随便把把脉就说我是脾胃虚弱,需要进补,还断言我寒已入骨,需要使用大剂量中药补肾。一个月药费需要2000以上。其实当时我的脾胃功能已经恢复了好几年,主要是通过食疗养生,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阶段。另外寒气入骨就更加危言耸听了,一个稍通医理的的人都知道,果真如此,那就会出现夏季也会穿着厚衣裤特别怕冷的情形,而当时是春末夏初,我光着脚穿着凉拖,比一般人还耐冻一些。

难怪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医骗人,吃中药也不便宜,而且疗效也并不显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很有可能是遇到了一个虽然懂得中医,当时却希望从你身上捞取钱财的无德之人。

大医精诚——精

中医医生本身的素养、经验,更是目前值得汗颜的一大隐忧。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仅仅一部《黄帝内经》,其中的精妙之处就已经让普通人望而生畏了。因此中医对医生自身的悟性和修为有很高的要求。古人是师徒模式,除非天赋秉异,需要经过很多年的学艺,才能够独当一面。即使如此,大医名医也都是披肝沥胆,以身试药,尝遍百毒,九死一生,才有妙手回春。

此外,除了能够精通针灸、方剂之外,还应对五行、周易、气功、哲学流派义理等融会贯通,才化腐朽为神奇,有的放矢,药到病除,甚至更能防患于未然。自古上士治未病,更偏重养生修道,可见其修为远非常人所能及。

而现今的中医医生,绝大部分是科班出身,经过四年大学的填鸭式教学,就走上了治病救人的岗位,望闻问切的技能可能都还只是蒙混过关,古文功底、人文素养可能更为逊色,良莠混杂,庸医百出。还有的学校本身走的就是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完全是两套不同的体系,生搬硬套囫囵吞枣,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即使你遇到了一位心地善良的医生,然而如果在医术环节有所欠缺,那么很有可能无法对症下药,以至于疗效欠佳,令人抱憾。

03 患者

和西医有所区别的另一个特点是,患者本身对中医的认知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疗效。

由于近百年来西医的逐渐强大,在社会已经形成以西医为主的主流医疗力量。目前很多患者都缺乏对中医基本常识,如人体的经络,五脏六腑的关系,疾病的心理因素,治标还是治本,气冲病灶的祛病反应等方面都处于无知、知之甚少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很多老年人所熟知的养生之道,如“喜伤心,怒伤肝”、”“秋收冬藏”“、“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头要常凉,脚要常热。身要常动,心要常静“等,以前都是民间流传的中医常识,随着传统文明的衰落,大家也早就弃之脑后了,大家常常挂在口头的是维生素,补钙这一类现代保健词汇,虽然也会说一说气血之类,但是何为气,何为血,概念本身已经起了变化,大多是不求甚解的口头禅而已。

由于中医文化传承出现断层,以及以西医为主的治疗习惯,患者对于中医的理解相对十分片面。医生不可能在治病时花费大量时间来普及中医理论,造成患者对于疗法和疗效的怀疑和误解,也是中医目前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04

中医是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有很多内容涉及到身心整体层面,甚至于超现实的业力等。如果对此缺乏全面的认知,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会对此感到非常惶惑。

有些中医医生甚至自己也不相信中医,遇到棘手的病例,会推荐病人前往西医诊治,直到无果才转回中医缓解。而病人也无形中接受了这种理念,即使在吃中药或者针灸,内心也并不完全相信。不少患者都存在这样的心理误区,中医主要是养生,或者缓解慢性病的症状,中医不治病。甚至有一些人直接否定中医,认为那不过是忽悠罢了。

但是类似于面瘫这样的西医所无能为力的病症,针灸的疗效却异常显著,我曾经问过面瘫的治愈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并且见效十分神速。其中有一个病人说,真不知道国外的人如果得了这种病该怎么办,语气中流露无比的幸运和自豪感。

05

近年来,西方医学研究机构已经通过科学实验证实了经络体系的存在,以及刺激穴位而引发的气血循环流动。这一点其实本来就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曾经记载着大量的案例和药方、针方,以及浩如烟海的理论论著,也是凭借着这样一套体系,一直在行医治病。

然而目前,虽然在日韩及海外,中医正在逐步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可惜国内却还得不到大范围的认可。究其原因,还是人文基础的缺位造成的。

十年树树,百年树人。很可能需要整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够得以重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